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38章

第138章(2/2)

目录

孙瑾、张逸、张瓒三人更为刚烈,在主公被害后,他们当众痛斥公孙瓒的**,最终在州牧府前以死殉主。

尾敦则不顾个人安危,顶住公孙瓒的威胁,带领旧部抢回主公**,妥善安葬。

这八位皆是忠肝义胆的豪杰之士。

得知这些忠义之士前来投效,刘凤在永宁殿一一召见他们。

众人中,刘凤最熟悉的就是田畴。汉末三国史料中对田畴的记载较为详尽,其余几人仅略有耳闻。

刘凤深知田畴熟悉草原各部族的情况,日后燕国若要掌控北方草原动向,此人不可或缺。

刘凤当即任命田畴为乌桓校尉,命其前往绥北城辅佐关羽镇守北方草原。此前乌桓各小部落在公孙瓒**下曾举兵进犯燕国城池。

叛乱虽已被燕国大军平定,黄忠率十万铁骑荡平参与叛乱的部落,并将各部首领尽数诛杀以儆效尤。唯独以乌桓王为首的三大部落始终效忠燕国,未曾参与叛乱。然燕国铁骑在草原上的征伐行动,仍令乌桓牧民终日惶惶不安。

刘凤尚无吞并乌桓部族之意,故需派遣熟悉草原的将领前去安抚。正苦于无人可用之际,田畴前来投效,恰解此忧。田畴身为北疆人士,深谙草原部族习性,对调和乌桓与燕国关系自是驾轻就熟。

面对王上重托,田畴毫无推辞之意,慨然领命。其余七人——鲜于银、鲜于辅、齐周、孙瑾、张逸、张瓒、尾敦,则被安排至军事学院进修,待学成后再委以军职。七人对王上安排皆无异议,当即前往学院修习。

待八人职务安排妥当,刘凤随即召见下一位大才。这位三国顶尖谋士的出现,实乃天意使然。某日刘凤微服出巡,途经流沙酒楼时,听见众学子纵论天下大势。其中一位带着浓郁西凉口音的学子,对诸侯格局与未来数十年形势剖析之精准,令刘凤为之侧目。

刘凤听得啧啧称奇,连忙吩咐周泰前去请那位学子过来。两人相谈甚欢,刘凤便随口询问对方的来历。

那位西凉学子坦然答道:西凉杨阜,字义山。

永宁殿内。

刘凤望着略显拘谨的杨阜,含笑打趣道:先生,咱们又见面了!

杨阜神情复杂,既惊讶又带着几分苦涩:臣不知昨日酒馆中竟是燕王殿下,多有失礼之处,还望殿下恕罪。

端坐御座的刘凤依旧带着温和笑意:先生何必如此多礼?昨日与先生畅谈,本王甚是愉快。

杨阜正色回道:昨日臣不知殿下身份,如今既知,自当谨守君臣之礼。

先生觉得本王的燕国如何?刘凤话锋一转,抛出了新的话题。

杨阜微微蹙眉,仔细斟酌言辞,明白这是燕王在考量自己的见解。他稍作思量,如实答道:臣自西凉来到燕国已月余,随友人走访各地,见百姓安居乐业。燕国实乃乱世中难得的净土。

百姓不需负担沉重赋税,不必担忧官吏盘剥,更无惧异族侵扰。在殿下与百官治理下,燕国国富民强,军威远播。

听闻这番赞誉,刘凤直截了当道:如今朝中御史大夫一职尚有空缺,不知先生可愿出任此职?

杨阜整肃衣冠,郑重行礼:王上垂爱,臣杨阜必当竭诚效忠。

此后君臣二人商议国事,直至日暮时分,杨阜方才独自离宫而去。

最近刘凤无论多忙,都会抽空接见那些千里迢迢来投奔燕国的贤才。

但有一位顶尖武将差点与燕国擦肩而过,其中缘由颇为戏剧化。

前些日子,一位年轻将领来到招贤馆,想投效素有仁德之名的燕王。可惜这位小将既无声望,又非世家子弟,只想在军中建功立业。

须知燕赵之地素来名将如云,燕国缺的是治世能臣,而非领兵之将。更糟的是,这位小将完全跑错了地方——招贤馆的官员耐心解释,从军该去军营报名处。

满怀热忱而来的小将听完大失所望,正欲离去时,恰遇前来取名单的郭嘉。听闻事情原委后,郭嘉特意叫住这位小将。

问明情况后,郭嘉亮明身份,要带他入宫面见燕王。小将得知眼前竟是朝中重臣,还要引荐自己觐见,顿时感激涕零地跟着去了。

其实郭嘉并非了解小将的才能,而是记得燕王曾提过此人之名——燕王早与他谈论过那些埋没民间的英才,还让隐秘卫特别留意。

郭嘉对自家君王的眼光毫不怀疑。既然君王如此器重眼前这位年轻将领,说明此人绝非等闲之辈。

只因这位小将名叫陈到,字叔至!

史书有载,陈到,汝南人士,乃蜀汉名将,统领精锐白毦兵,地位仅次于赵云,以忠诚勇猛闻名于世。

蜀汉建兴年间,官拜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

此人是刘备的亲卫统领,肩负护卫之责,相当于御林军两大首领——典韦与周泰!

若论实力,陈到更胜典韦、周泰一筹。

他不仅是顶尖武将,更具备统兵练兵之才,仅次于高顺。

日后威震天下的白毦精兵,正是由他一手训练而成。

在原历史中,陈到与赵云共同执掌白毦兵,为蜀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