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38章

第138章(1/2)

目录

蓟城这场婚宴既收获了公卿们的真挚贺喜,也难免夹杂着几道酸涩的目光。

倒无人敢对燕王纳妃有所非议——以殿下尊贵的身份,迎娶绝世**本是天经地义。这世间能配得上燕王的,原就该是倾国倾城之色。

不过若论谁是【三国第一**】,貂蝉当之无愧。令某些人眼红的,正是这位绝代佳人即将踏入燕王宫的殊荣。

最不甘心的当属那些暗许芳心的少女们。赵云之妹赵雨自初见燕王便芳心暗许,这些年在王后甄姜关照下,早被视作未来嫔妃。甄宓更是以未来王妃的标准精心教养,连宫规礼仪都学了个通透。

可燕王总以年纪尚小推脱婚事,连王后都拿他没办法,只能温言安抚两位姑娘。喜宴上赵雨与甄宓幽怨的眼神,盯得刘凤脊背发凉,只得佯装未见。

见那貂蝉刚来蓟城就抢走正妃之位,两个姑娘气得眼圈发红。但再不甘心也无计可施——谁让燕王非要等她们及笄才肯迎娶?

对刘凤而言,能迎娶【三国第一**】貂蝉,算是圆了穿越者的一大夙愿。

刘凤并未因眼前之事而沾沾自喜。虽然男子大多钟情于美貌女子,但自他穿越至汉末乱世,已然见识过众多载入史册的绝代佳人。

随后的日子里,刘凤接连收获喜讯。燕国迎来了众多投奔的文武贤才。

原本在荆州襄阳郁郁不得志的魏延,果真率领同乡跋山涉水来到燕国都城蓟城,专程拜访黄忠,意欲在燕国谋求官职。

刘凤在永宁殿亲自接见魏延,简单考察其兵法谋略、指挥作战、武艺修为等方面。魏延的表现令刘凤甚为满意,当即将其招入麾下,并安排其进入军事学院进修。

魏延确实天赋异禀,无论是兵法运用、统兵作战还是个人武艺都颇具造诣。只是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尚未经历真正战火淬炼,更缺乏实际领兵经验。

况且燕**队的作战体系与指挥方式迥异于其他诸侯。尽管刘凤十分器重魏延的才能,又有黄忠作保,仍坚持让其先入军事学院深造。

魏延对此欣然接受。早前拜访黄忠时,他已详细了解燕**制,因此毫不犹豫地前往军事学院进修。

此后,越来越多的贤才陆续抵达蓟城,希望在燕国朝堂上一展抱负。

其中部分人是慕名而来,被蓟城设立的招贤馆所吸引;有些则是仰慕燕王的权势地位,为天下大义之名所感召;还有自称忠于汉室的志士,专程前来辅佐燕王匡扶汉室。

此外,也不乏经公卿百官举荐远道而来的俊杰。譬如曾任大将军何进幕僚的着名文士——陈琳。

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原为汉大将军何进帐下主簿。何进遭十常侍暗害后,董卓率西凉军入主洛阳,强占大将军府邸。

见局势危急,陈琳连夜逃离洛阳,暂避于挚友家中。时值关东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他本欲投奔故交袁绍。

然燕王刘凤在讨董战役中屡建奇功,大败西凉十万雄师,迫其狼狈逃回关中。反观联军盟主袁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令人失望至极。

后随燕王迁徙的数十万洛阳百姓北上,陈琳亦在其中。居燕国月余,他与友人遍访各郡县乡里,亲眼见证燕国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考察既定,陈琳返回蓟城后径直前往招贤馆自荐。因其曾在大将军府任职,颇有声望,馆吏当即引其入宫觐见。

永宁殿内,燕王刘凤亲自接见这位未来的建安七子。虽知其曾效力敌营,但各为其主,故而未存芥蒂。

唯安置职务一事令燕王颇费思量。陈琳文名远播,然史料载其不擅理政、治军,亦非谋士之才。

那是在官渡之战前夕,时任袁绍帐下谋士的陈琳挥毫写下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犀利笔锋将曹操先祖挨个痛斥,顿时名震九州。

相传曹操展读檄文时,竟在众臣面前击节赞叹,称其文采斐然。平心而论,此人除却锦绣文章外,确实未有其他过人之处。

正因如此,刘凤对如何安置陈琳颇感棘手。人家千里来投,总不能拒之门外。但燕国官场讲究实务,不通政事者寸步难行。

沉思之际,刘凤忽然灵光乍现,喃喃自语道:妙笔生花...妙笔生花!遂拍案决定:既然陈琳文采出众,不妨派往蓟城书院执教,同时兼任报社主编,负责审阅学子投稿。

如此安排有三得:一可掌控燕国舆论,二不落慢待贤才之嫌,三能让其才华得以施展。刘凤将这番考量细细道来,陈琳闻言欣然应允。

其实陈琳本就厌**场倾轧,昔日在大将军府任幕僚时已心生倦意。如今既能远离权谋,又可执笔为业,自然满怀憧憬地赴任去了。

此后数日,刘凤又陆续接见了一批来自各地的投效之士。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刘虞这对叔侄同属宗室,封地相邻,素来交好。

知道了侄儿招募文武人才的消息,刘虞特意为侄儿推举了八位北疆才俊。这些年轻人各有所长,在当地颇负盛名。

他们分别是:田畴、鲜于银、鲜于辅、齐周、孙瑾、张逸、张瓒、尾敦!

其中名声最显赫的,当属右北平无终人田畴田子泰。

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刘虞以礼相邀田畴,对其才干十分赏识,任命他为幽州从事。

在幽州变局中,田畴曾提醒主公刘虞,公孙瓒心怀不轨,应当尽早除掉。然而刘虞并未采纳,反而派他前往长安朝见天子。

待田畴完成使命返回蓟城时,主公已遭公孙瓒毒手。

田畴不惧公孙瓒的威势,毅然在家中为刘虞设祭。公孙瓒顾忌其声望,不敢轻举妄动。

此后田畴隐居不出,直至曹操平定北方,准备征讨乌桓时,他才出山献策,助曹军大破乌桓。

此后他再度归隐,终身不仕二主,堪称忠义之士的楷模。

鲜于银、鲜于辅与齐周在主公遇害后,聚集旧部反抗公孙瓒,使其始终无法完全掌控北疆八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