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27章 无形烽烟:电磁密战

第27章 无形烽烟:电磁密战(2/2)

目录

新兵们瞪大了眼睛,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那怎么办?”一个年轻的车长学员问道。

“办法有几个,都给我记牢了!”王大柱敲着黑板,“第一,缩短通话时间,说重点!第二,约定好备用频率,一个被干扰,立刻换另一个!第三,学会用简易信号,比如信号弹、旗语、徒步通讯员,不能光指望电台!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发现通讯异常,立刻报告,不准擅自猜测,更不准胡乱呼叫!”

这些内容,是王大柱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以及刚从“猎犬-电”分队学来的粗浅知识,总结出来的“土办法”。他知道,对于这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员来说,理解复杂的电子原理不现实,但树立起强烈的电子防护意识,掌握最基本的应对措施,在关键时刻或许就能保住一条命,甚至挽救一场战斗。

前线的压力与日俱增。一次连规模的夜间侦察行动,因为电台在关键时刻受到强烈阻塞,无法接收到撤退命令,导致行动暴露,遭遇敌军预设火力伏击,损失惨重。还有一次,炮兵阵地因为指挥通讯中断,未能及时转移,遭到敌军报复性炮火覆盖。

无形的电磁绞索,正在一点点收紧。

转机出现在半个月后。杨文涛的“猎犬-电”分队,通过连续多日的监测和交叉定位,结合高空侦察气球(一种简陋的侦察手段)的观察,终于大致判断出,敌军的主要地面干扰源,可能设置在战线后方约二十公里处的一个高地附近。同时,他们通过对缴获电台的反复测试和逆向研究,初步掌握了一种简单的“频率捷变”技术——在受到干扰时,指挥网能在几个预设频率间快速切换,虽然原始,但确实能在短时间内摆脱敌人的跟踪干扰。

“司令员,我们找到了敌人的一个‘毒巢’,而且,我们有办法暂时让他们的‘毒气’失效一会儿!”杨文涛带着初步成果,向林文澜汇报。

林文澜看着地图上那个被标注出来的高地,又听了杨文涛关于“频率捷变”的简单演示,眼中寒光一闪。

“光防守不行,太被动!”他沉声道,“既然找到了它的位置,就要想办法拔掉它!就算拔不掉,也要让它知道疼!”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形成:组织一次小规模的、高度保密的装甲突击,利用“频率捷变”技术提供的短暂通讯窗口,直扑敌干扰站所在区域,即使不能完全摧毁,也要进行火力侦察和威慑,打乱敌人的电子战部署!同时,这次行动本身,也是对新建电子对抗分队和部队适应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猎犬-电”分队紧张地调试着设备,确保频率切换的可靠性。参与突击的坦克和步兵,反复演练着在无线电静默和短暂通讯窗口下的协同动作。王大柱教导大队毕业的新车长们,也被紧急加强培训应对通讯中断情况下的处置预案。

一场在无形电磁烽烟掩护下的、真刀真枪的突击行动,悄然进入了倒计时。这场战斗的胜负,不仅关乎几个山头或几条交通线的得失,更将决定谁能在未来更高形态的战争中,率先掌控那片无形战场的主导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