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第128章 不速之客

第128章 不速之客(1/2)

目录

给梁科长的信寄出后第三天,车间里正进行着最后阶段的48小时满载耐力测试。机器轰鸣,所有人都不敢松懈,紧盯着各项参数。

就在这时,车间虚掩的门被推开了。利通公司的林经理走了进来,脸上依旧挂着职业微笑,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面容严肃、眼神挑剔的中年男人。

“陆厂长,苏技术员,忙着呢?”林经理笑着打招呼,目光扫过正在运行的机器,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这位是市二轻局技术科的郑科长,听说你们这儿在搞设备创新,很感兴趣,特意过来看看。”

郑科长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立刻落在了那台轰鸣的样机上,眉头微微蹙起。

陆信和苏宁心中同时一凛。二轻局技术科?这可是主管他们这个行业的上级部门!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到访,是福是祸?

“林经理,郑科长,欢迎欢迎!”陆信迅速调整表情,热情地上前握手,“没想到领导会来,我们这儿正进行设备稳定性测试,有点乱。”

郑科长摆了摆手,直接走向样机,语气带着审视:“听说你们搞出了一套了不得的藤材预处理技术,还惊动了省工艺美术厂的老梁?年轻人,动作很快嘛。”

他这话听着像是夸奖,但语气里的质疑意味更浓。

苏宁心头一紧,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她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解释道:“郑科长,我们只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做了一些适应性改进,主要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原料损耗和品质不稳定问题。”

“改进?”郑科长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苏宁,“据我所知,这套东西的核心,是建立在你们那台所谓的‘引进原型机’基础上吧?逆向工程?这种路子,风险不小啊,涉及到专利和技术引进规范的问题,你们清楚吗?”

林经理在一旁打着圆场:“郑科长,他们也是出于生产需要,探索一下……”

“探索也要在规则内探索!”郑科长语气加重了几分,“而且,我听说你们用这套还不成熟的技术,拿到了外商的新订单?还试图跟省厂谈技术合作?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万一设备不稳定,或者涉及技术纠纷,影响的可是我们整个地区的声誉!”

他的话像冰水一样泼了下来,赵老憨和春苗脸上都露出了紧张的神色。张师傅也停下了手里的活,担忧地看着这边。

陆信深吸一口气,知道此时绝不能退缩。他迎着郑科长的目光,语气沉稳而坚定:“郑科长,您提醒得对,规则和风险我们确实一直记在心上。我们研究那台报废原型机,主要是为了学习设计思路,并非直接仿制。我们的改进方案,尤其是核心的弹性微调结构,是独立设计的,这一点,所有参与研发的同志都可以证明。”

他侧身示意了一下张师傅等人,继续道:“至于技术稳定性和订单风险,我们更不敢怠慢。您看,我们正在进行的,就是为期48小时的满载耐力测试,就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产品的稳定性,绝不敢拿客户订单和地区声誉开玩笑。”

郑科长冷哼一声,指着机器:“测试?这种土法上马的改进,测试就能保证万无一失?我见过的技术革新多了,很多都是纸上谈兵,一到实际生产就掉链子!你们这套东西,原理或许说得通,但加工精度、材料寿命、长期运行的稳定性,哪一样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他的质疑非常专业,直指要害。车间里的气氛几乎凝固。

就在这时,苏宁清亮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郑科长,您说的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攻关的重点,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她走到机器旁,拿起旁边记录测试数据的本子,递了过去:“这是过去三十多个小时的测试数据,包括运行时间、处理原料总量、关键部件温度变化、以及间歇性检测的产品合格率。数据表明,机器运行平稳,各项参数均在安全范围内,产品合格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