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阴云压顶与积分破局(2/2)
【风险分析:攻击核心为“身份与知识来源异常”。对方可能伪造或利用了某些间接“证据”,如“目击者证言”、“异常物品”(如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碎布、纸片等,可被曲解为与外界可疑联系)、或利用其性格突变大做文章。】
【推演结果一:被动等待审查,风险极高。无法合理解释知识来源,极易被定性。】
【推演结果二:主动出击,混淆视线,攻击对方逻辑漏洞。】
【建议行动:
1.巩固内部:统一合作社核心成员口径,强调苏宁变化源于“受刺激后发奋图强”、“聪慧过人”、“善于学习观察”。重点塑造其“为集体奉献”的正面形象。
2.寻找对方破绽:重点调查郑干事近期异常行为、经济状况、与马魁的非正常往来。其推动此事动机存疑,或存在自身问题。
3.制造“合理解释”:设法“发现”或引导发现一些能够侧面印证苏宁知识来源的“痕迹”,如“偶然得到的、已被损毁的旧书籍残页”、“某位已故长辈可能留下的只言片语”等。(注:此操作需谨慎,存在一定风险。)
4.借助外力:适时向已知的、持支持态度的力量(如省工艺协会吴理事、公社态度暧昧但非马魁嫡系的干部)透露正在遭受不公正调查的信息,引发关注。】
【特别提示:检测到“异常重生者”郑xx与此次事件关联度极高,其行为模式存在矛盾点,建议优先针对调查。】
信息量巨大,但条理清晰!苏宁的眼睛亮了起来!系统没有给她直接的答案,却给了她破局的思路和方向!
第二天,苏宁和陆信立刻按照系统的推演开始行动。
陆信负责暗中调查郑干事。他通过之前在县城跑动时建立的一些关系,悄悄打听郑干事的近况。很快,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浮出水面:郑干事的一个远房亲戚,最近正在私下里活动,想承包县里某个即将废弃的小砖窑,而郑干事似乎在其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利用职权为其疏通关系。
而苏宁则负责“巩固内部”和“制造合理解释”。她召集春苗娘、英子、赵老憨等绝对核心的成员,开了一个小会,没有明说被调查的事,而是强调合作社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肯定会遇到各种风言风语和红眼病,希望大家无论听到什么,都要坚信合作社的路是对的,坚信她和陆信是为了大家好。她将自己的一些“超常”表现,归结为那次生死关头后的“顿悟”和平时特别爱琢磨、爱观察。
至于“制造合理解释”,苏宁做得更加巧妙。她故意在一次和几位老太太闲聊时,“无意中”提起,好像记得小时候在娘家隔壁一个孤寡老木匠家里,见过几本满是图画的破旧外国书(她描述得极其模糊),后来那老木匠去世,房子塌了,书也都没了。她感慨道:“说不定就是那时候瞎看了几眼,脑子里留了点印象,现在编东西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用上了。”
这话很快就在村里小范围传开,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在信息闭塞的农村,这种“小时候偶然得之”的说法,反而比她自学成才更容易被一些人接受。
同时,陆信以汇报合作社新发展(新原料基地、人工种植试验)为由,给省工艺协会的吴理事写了一封信,在信末,以“顺便反映情况”的口吻,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最近合作社个别同志因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合理的技术摸索和创新,受到了一些来自基层的不理解和无端质疑,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并附上了严副局长之前肯定技术革新的话。
三管齐下,一张防御与反击的大网悄然铺开。
就在马魁和郑干事以为胜券在握,等着看苏宁被审查组带走时,他们突然发现,村里的舆论似乎不再一边倒,关于苏宁“附身”的离奇说法渐渐被“人家就是聪明”、“为集体豁出去了”的议论所取代。更让他们不安的是,公社主任在一次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某些同志不把精力放在发展生产上,整天琢磨些歪门邪道,捕风捉影,破坏团结”。
而郑干事,也隐约感觉到似乎有人在暗中打听他亲戚承包砖窑的事,这让他心里开始发毛。
阴云依旧压顶,但风向,似乎正在悄然改变。苏宁和陆信,凭借着系统的推演和自身的果决,在这看似绝境的危机中,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真正的较量,即将进入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郑干事这个“异常重生者”的真面目,也到了快要被逼到台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