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双线作战(2/2)
苏宁心中警铃大作。陆信刚走,打听的人就来了,时间点如此巧合,说明他们一直处于被监视的状态。这绝不是简单的商业打探。
她稳住心神,嘱咐春苗:“下次再有人问,你就说陆信回家忙合作社的事了,具体不清楚。其他的,一概不说。”
另一方面,供销社的李主任也悄悄告诉苏宁,公社企管办那边似乎对供销社引进槐花村草编有些“不同意见”,虽然没明着阻止,但话里话外暗示要“符合规定”、“注意影响”。
“苏同志,你们那边手续一定要齐全啊。”李主任委婉地提醒道。
手续……苏宁明白,这是马魁最可能攻击的软肋。虽然合作社的章程陆信正在老家加紧制定,但毕竟还没有经过官方正式认可。如果马魁利用“典型”评选或者其他由头,拿“手续不全”说事,会很被动。
她立刻给陆信写了一封长信,详细说明了石古镇这边遇到的新情况,尤其是手续问题的紧迫性,让陆信无论如何要尽快将合作社的章程落实,并争取得到公社层面的备案或认可。
信是托一个可靠的、经常往返两地的货车司机带回去的。在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这已是能想到的最快方式。
就在苏宁为手续问题忧心忡忡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顾青山告诉她,省里民间工艺协会的一位理事近期会来石古镇考察,顾青山打算推荐槐花村的草编给这位理事看看。
“这是个机会。”顾青山言简意赅,“如果能得到省里协会的认可,哪怕只是个口头表扬,也是一层护身符。”
苏宁大喜过望,这简直是雪中送炭!省级协会的认可,其分量远非镇文化站可比,足以对冲掉很多来自基层的刁难。
她立刻投入全部精力,准备给省里理事看的作品。这一次,她不仅要展现技艺,更要展现一种理念,一种将传统手工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就在苏宁紧锣密鼓准备迎接省里理事考察的同时,陆信风尘仆仆地回到了槐花村。等待他的,不仅是乡亲们的期盼,还有马魁新一轮、更加隐秘的攻势。
双线作战,形势愈发复杂。石古镇与槐花村,两边的成败已紧密相连。苏宁在前方开拓市场、争取声誉;陆信在后方巩固根基、完善制度。夫妻二人,隔着百里的距离,却为了同一个目标,在不同的战场上,与看不见的对手,进行着一场关乎未来的较量。
而那个关于“异常重生者”的谜团,随着“郑干事”身份的若隐若现和马魁异常的“热心”,似乎也到了快要揭晓的边缘。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