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邻里互助”(2/2)
看着她瞬间亮起来的眼睛,陆信几不可察地弯了下嘴角,仰头喝完了碗里的水。“不早了,睡吧。明天有的忙。”
这一夜,苏宁睡得格外踏实。虽然前路依旧有迷雾,但身边有了明确的航向和可靠的舵手,心里便没了之前的惶惑。
第二天,苏宁依计而行。先去找了赵老憨家的,赵婶果然如陆信所料,话不多,但一听有活干,有钱挣,还能照顾家里,立刻就点了头。又去找了王寡妇,王寡妇更是喜出望外,拉着苏宁的手说了半天感激的话。
材料由苏宁统一提供,规格标准也由她定好。约定好五天后来交第一批货,验收合格当场结钱。事情办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消息不知怎么还是漏了出去。快嘴刘婶又跑来,这次话里话外带着酸味和打探:“小宁啊,听说你都开始‘发包’了?这可真是越干越大了!啥时候也带带婶子发财啊?”
苏宁这次学乖了,笑着打太极:“刘婶说笑了,就是赵婶和王婶手头紧,我这儿有点零活,请她们帮帮忙,邻里之间搭把手的事儿。”
她把事情定性在“邻里互助”上,堵住了刘婶的嘴。
陆信那边也没闲着。他不再只是埋头种地,开始有意识地往公社跑,跟粮站、供销社甚至农机站的人搭话,递根烟,闲聊几句,打听各方面的消息。他话少,但耳朵灵,回来总能带回些有用的信息:比如哪个单位可能要发福利,哪个村子通了电需求可能变化等等。
小小的草编生意,在夫妻俩一明一暗、一内一外的配合下,竟有了几分正规军的雏形。院子里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春苗和英子听说要扩大“生产”,干劲更足了。连石头都似乎感觉到大人们的高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小脸上洋溢着快乐。
秋收的前一天,赵婶和王寡妇准时送来了第一批货。都是编文件篮的部件,底子打得结实,边口收得整齐,完全符合要求。苏宁按约定付了工钱,两人捏着带着体温的毛票,脸上笑开了花。
看着她们满足的笑容,再看看院子里堆放的、即将组装成品的部件,苏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一种价值的实现。
傍晚,陆信从公社回来,带回来一个消息:县里要在国庆节前组织一个“农村商品交流会”,规模比公社的展销会大得多,各公社都要选派代表参加。
“李干事问我们,愿不愿意带东西去试试。”陆信看着苏宁,眼神里带着征询。
更大的平台!更大的机会!
苏宁的心,又一次剧烈地跳动起来。这一次,她没有丝毫犹豫。
“去!当然去!”
夜色降临,新房里灯火通明。三个人围坐在一起,连夜赶工,组装最后一批文件篮,为即将到来的县级交流会做准备。
手指翻飞,灯光摇曳。屋外,秋虫唧唧,预告着一个丰饶季节的来临。
而屋内,希望的火焰,正越烧越旺。苏宁知道,属于他们的秋天,真正的收获季节,才刚刚开始。那个沉寂的系统提示音,似乎也在这片蓬勃的生机中,被暂时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