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我在八零搞事业 > 第29章 活下去,等下去

第29章 活下去,等下去(1/2)

目录

风雪在腊月头上终于显出了疲态,不再是没日没夜地嚎叫,偶尔也会歇口气,露出灰白寡淡的日头。阳光有气无力地照在雪地上,反射出冰冷的光,却带不来多少暖意。化雪的天儿,反而比下雪时更冷,那寒气湿漉漉地往骨头缝里钻。

但苏宁的心,却因为枕头底下那封薄薄的信,生出了一些火气。陆信还活着,胳膊伤得不重,这就够了。剩下的,就是熬。熬过这个冬天,等他回来。

她开始更精细地盘算日子。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家里那点存货得撑到开春。红薯和野菜干是主力,掺着麸皮的玉米粥是日常,那点白面和腊肉,是留着过年和应急的菩萨,动不得。她甚至把每天喂猪的野菜糊糊都煮得更稀了些,省下一点麸皮,掺在自己的粥里,好歹能多点饱腹感。

草编更不能停。年关将近,城里人或许愿意买点新鲜的玩意儿装点门面。她琢磨着编几个带“福”字或者简单图案的挂饰,或者小巧的零食盒子,指望着能换个好价钱。手指上的冻疮破了又好,好了又破,结了厚厚的痂,碰到竹篾依旧疼得钻心,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伴随着每一个铜板的疼痛。

村里关于水库工地塌方伤人的消息也渐渐传开了,添油加醋,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得邪乎,说塌了半边山,埋了好多人;也有人信誓旦旦,说亲眼看见抬下来的伤号,缺胳膊少腿。每当这时,苏宁就紧紧闭上嘴,埋头干自己的活。她只信陆信信上那寥寥几句。外人越是说得凶,她越要表现得镇定。不能让人看了笑话,更不能让那些不怀好意的猜测,玷污了心底那点微弱的念想。

快嘴刘婶又来串过几次门,话里话外打探陆信的消息,还暗示苏家那边好像又在琢磨什么事儿。苏宁只当听不懂,客气地把人挡在门外。她现在没心思也没精力应付这些,全部的心神都用在两件事上:活下去,等下去。

这天,她去井边打水,遇上也在挑水的张嫂子。张嫂子男人是队里会计,消息灵通些。她看了看左右没人,压低声音对苏宁说:“小宁,别听外边那些人瞎咧咧。我当家的前两天去公社开会,听那边水利站的人说了,塌方是不假,但没伤着几个人,都是轻伤,工地处理得及时。你家陆信,应该没啥大事。”

这话像一阵暖风,吹散了苏宁心头最后一丝阴霾。她感激地看了张嫂子一眼,低声道:“谢谢嫂子,我知道了。”

张嫂子叹了口气:“一个人撑着家,不容易。有啥难处,就跟嫂子说,别硬扛着。”

苏宁鼻子一酸,赶紧低下头,嗯了一声。这村里,到底还是有几个心善的人。

有了张嫂子的话,苏宁心里更踏实了。她甚至开始偷偷为过年做准备。用攒下的零钱,去代销点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红纸,回来自己比划着剪了几个歪歪扭扭的窗花。又用编挂饰剩下的彩色草茎,搓了根红绳,系在门楣上。东西简陋,却给这灰白破败的屋子,添上了一抹难得的亮色。

她还记着陆信信里说的“工钱月底结,托人捎回”。算着日子,也该差不多了。每天去村口老槐树下张望,成了她新的习惯。风雪天也不例外,站一会儿,看看那条被积雪覆盖、通往村外的小路,期待着某个陌生或熟悉的身影,带来远方的音讯和希望。

腊月十五,雪后初霁。阳光难得地有了点温度,照在雪地上,亮得晃眼。苏宁正在屋后清理猪圈,就听见前院有人喊:“信子家的!有你的汇款单!”

她的心猛地一跳,扔下铁锹就往前院跑。是邮递员,推着自行车,正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绿色的单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