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雨夜安好(1/2)
夏日的阳光,亮得晃眼。土坯墙吸足了热气,到晚上还往外散着温吞吞的暖意。破屋前的空地上,晾晒着新收的麦子,金灿灿铺了一地,空气里都浮动着粮食特有的、干燥的香气。
猪圈里的两只猪崽,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已经蹿成了半大的架子猪,哼哼唧唧,胃口极好。屋后的菜地更是热闹,黄瓜顶花带刺,豆角挂满了架,西红柿也开始泛红。这个夏天,破屋内外,终于不再是死气沉沉的土黄色,而是被各种饱满的、生机勃勃的颜色填满了。
苏宁蹲在菜地里,摘下一根嫩黄瓜,在井水边冲洗干净,咔嚓咬了一口,清甜爽脆。她眯起眼,感受着舌尖的凉意和阳光晒在背上的暖意,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
草编的生意已经走上了正轨。每隔半个月,陆信就往公社供销社送一次货。李干事对她编的东西很满意,特别是那几个带点“雅趣”的花瓶和字画筒,在城里竟然挺受欢迎,价格也给得公道。攒下的钱,加上卖了几次鸡蛋和蔬菜的零碎收入,那个装家底的手帕包,终于不再干瘪瘪的,有了点分量。
最让她高兴的是,陆信不知从哪儿弄回来几块旧木板和半袋石灰,趁着农闲,把破屋漏雨最厉害的屋顶修补了一下。虽然还是简陋,但至少下雨天不用再到处摆盆接水了。
日子,像蜗牛爬树,慢是慢了点,但确确实实是在往上走。
这天傍晚,陆信从地里回来得早,手里拎着一条用草绳穿着的鲫鱼,不大,但很鲜活。
“河边捞的。”他把鱼递给苏宁,就去舀水洗脸。
苏宁接过鱼,心里琢磨着是红烧还是炖汤。现在家里调料也丰富了点,至少油盐酱醋是齐全的。
两人正一个杀鱼一个烧火,准备晚饭,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伴随着一个略显拘谨的声音:“信子兄弟,小宁妹子,在家不?”
苏宁探头一看,是邻居张嫂子,手里还挎着个小篮子。张嫂子男人是生产队的会计,为人还算厚道,以前虽然没什么来往,但也没跟着旁人一起嚼过舌根。
“张嫂子,快进来坐。”苏宁擦了擦手,招呼道。
张嫂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走进来,把篮子放在灶台边:“没啥好东西,自家种的几个茄子,给你们尝尝鲜。”篮子里是几个紫莹莹、油光发亮的长茄子。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苏宁连忙推辞。这年头,谁家菜园子里的菜都是金贵的。
“拿着拿着,别客气。”张嫂子摆摆手,目光在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屋里扫了一圈,又在灶台上那条鱼上停了停,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看你们这小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像样了!小宁妹子真是能干!”
她又看向正在劈柴的陆信:“信子兄弟也是个过日子的好手!俩人劲儿往一处使,这日子啊,肯定差不了!”
这话说得真心实意,带着点羡慕。和几个月前那些或鄙夷或看热闹的目光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苏宁心里暖烘烘的,也没再推辞,收下了茄子:“谢谢张嫂子,回头我们家豆角下来了,也给您送点去。”
“哎,好,好!”张嫂子笑着,又闲话了几句家常,这才走了。
送走张嫂子,苏宁看着灶台上的鱼和茄子,心里感慨万千。人就是这样,你过得恓惶时,谁都想来踩一脚;你稍微立起来了,善意也就跟着来了。
晚饭很丰盛。红烧鲫鱼,蒜泥茄子,配上熬得稠稠的小米粥,两人都吃得很满足。
吃完饭,天色还没黑透。陆信没像往常那样立刻休息,而是拿起苏宁前几天编坏的一个竹篾小筐,就着最后的天光,手指灵活地拆解、重整。不一会儿,一个歪扭的筐子就被他修得端正结实。
苏宁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看着他的动作。夕阳的余晖给他侧脸镀上一层柔光,他专注的神情,让他平时那股冷硬的气质柔和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