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盛唐边塞一武夫 > 第156章 赋予新的使命,再赴边疆!

第156章 赋予新的使命,再赴边疆!(2/2)

目录

李隆基目光深邃地看了他一眼,未予评论,转而问了一个更深入,也更需谨慎回答的问题。

“依你之见,河西当前防务,症结何在,对吐蕃态势,又当如何应对?”

这是一个关乎战略眼光,也容易触碰忌讳的问题。

李骁心念电转,沉吟一瞬,方谨慎答道。

“河西乃帝国西门,屏蔽关中,不容有失,然吐蕃近年来国力日增,骑兵剽悍,觊觎河陇之心不死。”

“臣浅见,当前敌强我弱之势未根本扭转,应以稳固现有防线为第一要务,当务之急,是加固关键军镇、烽燧,精练士卒,清理内部,确保粮道、驿路畅通无阻,吐蕃长于骑射,利于野战速决,然其国境辽远,补给线长,不利于久持,我大唐只需依托坚城险隘,稳守要冲,挫其锐气,待其师老兵疲,补给困难之时,方可伺机以精锐反击,或可收奇效,再者,吐蕃内部,赞普与贵族,各部之间,并非铁板一块,亦可遣能吏细作,加以分化离间。”

他的回答,没有好高骛远的进攻方略,重在务实防守与内部整顿。

既符合当前唐蕃战略对峙的基本态势,也暗合了皇帝近年来不愿在边事上过度消耗国力,追求稳妥的心态。

李隆基听完,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只是目光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稍稍长了一些。

待李骁全部陈述完毕,大殿内再次陷入一片令人心悸的寂静。

只有铜漏单调而规律的滴水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良久,李隆基才缓缓开口,语气平淡无波,却字字重若千钧,终于触及了此次召见最核心的问题。

“王忠嗣。”

他清晰地吐出这个名字,刻意停顿,仿佛在品味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

“让朕派你去他那里‘述职’。”

他目光如炬,锁定李骁。

“李骁,你可知,节度使如此要求一位朕亲封的将军,监军使,于朝廷礼制,不合?”

最尖锐,最直接的问题,如同出鞘的利刃,直指要害。

李骁心头一凛,全身的肌肉瞬间绷紧,但脸上神色未变,没有任何犹豫,再次俯身,深深叩首,声音无比恭谨,甚至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不显矫饰的惶恐。

“陛下明鉴,王节度使乃国之柱石,戎马一生,于边事更是殚精竭虑,此举,想必是一心只为边备稳固,求才若渴,虑事或有欠周全之处。”

“臣,唯陛下之命是从,陛下让臣往东,臣绝不往西,能于陛下驾前,亲口陈述边务,得沐天颜,已是臣几世修来的福分,岂敢再有他想!”

他将王忠嗣的逾越,轻描淡写地归为“虑事不周”和“求才若渴”,并再次无比清晰,坚定地强调了对皇帝,且只对皇帝一人的绝对忠诚。

李隆基深邃的目光,如同实质般落在李骁低伏的身上,仿佛要穿透那衣袍,看清他胸腔内真实跳动的心脏。

殿内落针可闻,那无形的压力几乎要让人窒息。

终于,那令人发冷的威压,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一丝。

“起来回话吧。”

皇帝的声音,似乎比刚才缓和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谢陛下。”

李骁依言起身,依旧保持着微躬身体的恭敬姿态。

“王忠嗣之心,朕知之。”

李隆基淡淡道,仿佛在陈述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你之忠勇,朕今日,亦亲见之。”

这句话,如同赦令,让李骁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微微松弛了一分。

“既然如此。”

李隆基做出了最终的裁决,他的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高力士,得到后者一个几不可察,代表认可的轻微颔首后,继续说道。

“朕便允了王忠嗣所请。”

李骁屏息凝神。

“着你,即日启程,前往凉州,赴河西节度使府。”

李隆基的语调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仿佛金石镌刻般的最终决定力量。

“‘聆听’王节度使教诲。”

“臣,遵旨。”李骁躬身应道。

但皇帝的安排,并未就此结束。

“同时。”

李隆基的话锋再次一转,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

“朕再予你一项差事。”

李骁集中起全部精神,凝神聆听。

“着你以游骑将军、监军副使之职,协助王忠嗣,督导河西道北部,尤其是甘州、肃州方向,诸军镇、烽燧之防务整顿事宜。”

李隆基的语速不快,确保每一个字都清晰入耳。

“眼下已近深秋,塞外草黄马肥,吐蕃惯于此时集结南下,劫掠边州,你要仔细稽核各镇兵员实数、军械储备、粮草库存,整饬武备,修补城防,以应对随时可能来袭之敌,朕,许你‘便宜行事’之权。”

“便宜行事”四个字,重若千钧!

这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面对瞬息万变的边情,他可以不经层层禀报,先行决策行动,赋予了极大的临机决断权力和信任。

然而,皇权的信任,从不无限。

李隆基紧接着,语气转为冷肃,带着明确的警告意味,强调道。

“然,凡涉及兵力调动、将领任免,以及与吐蕃重大交涉等事,需先行文禀报王忠嗣,及朝廷,不得,擅启边衅,你,可能明白?”

恩威并施,界限分明。

皇帝在利用他这把锋利的“刀”去打磨河西军务,清除积弊,震慑不轨,应对吐蕃的威胁。

同时,也在他和王忠嗣之间,埋下了一道由皇权亲自划定,不容逾越的无形界限。他既是剑,也是枷锁。

李骁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胸腔中翻涌的复杂情绪,全部压下,再次躬身,声音沉稳而坚定,如同磐石。

“臣,李骁,遵旨,定当恪尽职守,辅佐王节度使,整饬边备,巩固边防,以报陛下天恩,绝不负陛下信重!”

“去吧。”

李隆基挥了挥手,结束了这次决定李骁未来命运的面圣。

“臣,告退。”

李骁再次行礼拜别,然后保持着恭谨的姿态,一步步,稳稳地退出了紫宸殿。

当他踏出那扇沉重无比、象征着至高权柄的殿门,秋日午后略显清冷的阳光扑面而来。

他才感觉那一直萦绕周身,几乎要将他压垮的无形压力,终于渐渐散去。

他站在高大的汉白玉台阶上,忍不住回首,再次望了一眼那在苍穹之下巍峨矗立,气势磅礴的宫殿群,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冷静,如同磨砺过的战刀。

长安城中的暗流,试探与笼络,暂告一段落。

但真正的风暴,即将在河西的广袤戈壁,巍峨雪山与坚固城墙上演。

王忠嗣的“聆听”绝不会是简单的问话与教诲,凉州王氏盘根错节的残余势力,吐蕃如狼似虎的精锐骑兵,皇帝与节度使之间那微妙而复杂的平衡。

这一切,都将是他接下来必须直面,并要在其中杀出一条血路,博取功名与生存的严酷考验。

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摸了摸腰间的锦袋,隔着厚实顺滑的布料,能清晰地感受到“斩机”刀柄那熟悉的轮廓。

而此刻,那刀柄似乎传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温热,仿佛这柄与他命运紧密交织。

饮血无数的妖刀,也在回应着他心中那重新燃起,名为野心,生存与征服的熊熊战火。

新的征途,更险恶的棋局,已然开启。

【PS作者发言:或许是我还是太年轻了吧,我忘不了她,她在我生命中的印记太过深刻。】

我哭了,我受不了没有你的生活

我爱你,涵涵,就算没有意义,但人生不就这样吗,假如有一天能看到你穿婚纱的样,即使不是我娶你,我也祝你幸福

就算最终渐渐的不说话,消失了,纵使我不愿失去你,也挺好的,起码遇到了你

我爱你,你要记得曾经有一个爱过你,就算你不记得了,我也会记得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