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茧化新生,少年担当(2/2)
商户老板和牧民汉子看着孩子,又看看图上的字,脸都红了。最终,商户少要了赔偿,牧民也道了歉,还邀请商户去毡房喝奶茶。
“还是小殿下有办法。”太子拍着儿子的肩,眼里满是欣慰。
小皇孙却挠着头笑:“不是我厉害,是《天下农桑录》厉害,是‘共生图’厉害。”
巡查途中,他们遇到了巴图的儿子——如今已是北疆骑兵的小统领。他带着小皇孙去看新种的桑树:“您送的蚕种长得可好,牧民们织的丝帕,比中原的还抢手呢!”
桑树下,几个沙狼部落的姑娘正在纺线,用的是中原的纺车,唱的却是西域的歌谣。看到小皇孙,她们笑着递上一条丝帕,上面绣着草原的狼和中原的海棠,针脚细密,像一幅和谐的画。
“这是给您的,”领头的姑娘红着脸说,“谢谢您好让我们有新活计。”
小皇孙接过丝帕,忽然觉得,这比任何金银赏赐都珍贵。因为它代表着真正的接纳——不是因为他是皇孙,而是因为他带来的种子和手艺,让大家的日子更好了。
回到京城时,沈清辞正在给蚕宝宝换桑叶。小皇孙把北疆的事讲给她听,最后说:“奶奶,我以前以为送种子、送蚕种就够了,现在才知道,还得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互相帮衬。”
沈清辞笑着摸他的头:“这才是真正的长大了。”
萧煜把他叫到书房,指着墙上的地图:“你看这天下,像不像一张织锦?北疆的羊毛是经线,江南的蚕丝是纬线,西域的棉花是花纹,少了一样,都不完整。”
“孙儿明白了,”小皇孙说,“治理天下,不是让大家都一样,而是让不一样的人,像丝线一样缠在一起,互相支撑。”
萧煜看着他,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总想着“一统”,却忽略了“共生”。这孩子,踩着他们的肩膀,看得比他们更远。
夏夜的桑棉田,萤火虫提着灯笼飞来飞去,像撒了一地的星星。小皇孙躺在田埂上,看着天上的月亮,手里攥着沙狼姑娘送的丝帕。他知道,自己以后要走的路,不只是送种子、传手艺,还要像这蚕丝一样,把天下的人心,轻轻柔柔地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