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深海缉恋 > 第36话:数据模型升级:加入“人性变量”

第36话:数据模型升级:加入“人性变量”(1/2)

目录

凌晨三点的禁毒支队办公室,只有林小满的工位还亮着灯。屏幕蓝光映在她眼下的青黑上,桌上散落着半盒速溶咖啡和一叠打印纸——全是719行动的复盘数据。

她滑动鼠标,调出冷藏车轨迹的三维模型。红色线条在虚拟地图上蜿蜒,在海鲜市场的位置戛然而止,像条突然断了气的蛇。林小满咬着笔杆,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注释:“关键节点偏离预期值37%,误差源:未知变量”。

“未知变量”这四个字,她已经盯着看了半小时。

三天前,719行动的失败复盘会像根刺扎在她心里。沈严那句“数据没算到人心”,与其说是指责,不如说是句实话。她的模型能精准定位车辆、预测路线,却算不透毒贩会用一个刻着“深海”的生蚝来挑衅,更算不出他们根本没想在物流园交易——从头到尾,都是场戏。

“人心……”林小满喃喃自语,点开浏览器,输入“犯罪心理学行为预测模型”。页面弹出密密麻麻的论文,她忽然想起父亲书房里那本《博弈论与军事决策》,扉页上写着:“战争的本质,是人的较量”。

她猛地坐直身体,抓起笔在纸上画了个新的公式:基础数据x行为权重+环境变量x心理阈值=修正预测值。笔尖划过“行为权重”四个字时,她顿了顿——毒贩的习惯、偏好、甚至性格缺陷,不都是可以量化的参数吗?

比如老张日记里写的“深海先生每周三必喝蓝山咖啡”,比如乐队主唱“深海”总穿红色高跟鞋登台,比如那个被抓的毒贩交代“头目最恨别人碰他的怀表”。这些看似无关的细节,或许就是破解“深海”的钥匙。

“叮——”电梯提示音打破寂静。林小满抬头,看见沈严穿着作训服走进来,肩上搭着件外套,手里拎着个塑料袋。

“还没走?”他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把塑料袋放在她桌上,“便利店只剩这个了。”

袋子里是个三明治,包装上画着只歪嘴笑的小熊。林小满想起上次在医院,他也是这样,明明说着硬气的话,却总带点笨拙的关心。

“在改模型。”她把打印纸推过去,“想加些新参数。”

沈严拿起最上面那张,眉头在看到“心理阈值”时皱了起来:“这什么?你要给毒贩做性格测试?”

“差不多。”林小满点开一个新文档,“你看,毒贩A习惯在雨天交易,因为雨声能掩盖脚步声,这是环境依赖型;毒贩b总选有监控的地方,因为他知道我们会避开监控,这是反向思维型。这些都能算成数据。”

沈严的手指点在“反向思维型”那行字上:“比如719行动?他们算准我们会信你的模型,故意反着来?”

“对。”林小满有点不好意思,“以前只算客观数据,漏了他们的‘算计’。现在加进去,相当于给模型装了个‘读心器’。”

“读心器?”沈严嗤笑一声,却没像以前那样否定,“我遇到过个毒贩,每次交易前必吃三个韭菜盒子,说是老家的规矩。这也算参数?”

“算!”林小满立刻在文档里记下,“饮食偏好反映心理安全感,韭菜盒子可能关联他的童年记忆,交易地点或许会选在小吃街附近。”

沈严看着她眼睛发亮的样子,忽然想起三天前她在复盘会上红着眼眶辩解的模样。那时的她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浑身是刺,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而现在,她正把那些刺一根根捋顺,变成更锋利的武器。

“还有个事。”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证物袋,里面是枚怀表,“上次抓的那个拒捕的毒贩,怀里揣着这个,表盖内侧刻着‘深海’。”

林小满接过证物袋,怀表是黄铜的,边缘磨得发亮。她对着灯光看表盖内侧,除了“深海”二字,还有个极小的船锚图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