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人手的问题(2/2)
这话原本极为平常,只是感叹了一下人员构成,却让无意中听到此话的李向阳猛地一怔,手里的烟都差点掉在地上。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昨晚他还在为“人、财、物”这三个字辗转反侧,尤其是这“人”从何而来,愁得他对着本子枯坐了半夜。
四新村、劳动村和光荣这三个临河的村子,是有一支龙舟队的——这事儿他一时没想起来!
能入选龙舟队,无一不是村里拔尖的好劳力,更关键的是那长年累月锻炼出来的水性。
眼前这十二个,不就是他冥思苦想,为应对明年那场大洪水最急需的救援队吗?
他们熟悉水性,体力充沛,还有一股子不怕困难的韧劲儿,简直是天生的合适!
有了这支队伍作为核心,再适当扩充、训练,很多关于在洪水中救援的设想,就有了落地的基础!
至于“财”,他手头还存着两万定期,家里还有一万左右的活钱,即便不够,趁着这个冬天再辛苦点,多往山里跑几趟,总能再凑些出来。
至于“物”,无非是两种路子,要么拿钱买,要么想办法找替代品。
归根结底,大部分困难,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钱”的问题……
想到这些,连日来压在心头的大石头仿佛被搬开,李向阳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连带着看这灰蒙蒙的天色,都觉得顺眼了几分。
考虑到拖拉机的载重超标的厉害,赵青山安排和他同行的村会计,一人用自行车驮了一个架子车轴辘。
见拆卸下来的架子车车身、轮子以及跟车的人都已经上了拖斗,李向阳拿出兜里的烟,每人发了一支,并再次大声叮嘱大家扶好坐稳,注意安全,这才回到了驾驶座。
随着村长赵青山站在车头旁大手一挥,喊了声“出发”,拖拉机发出沉重的轰鸣,朝着汉阳县的蒲溪镇方向驶去。
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因为载重较大,路上花费的时间很长。
村民们大都是第一次坐拖拉机,刚开始一个个的还新鲜的不行,慢慢的也就放松下来。
因为都是龙舟队的,自然扯着嗓子聊起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
“狗娃子,你把你那个水性好好练练,连着两年咱们乡都没有抢到鸭子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
“那不是水性的问题,建设乡和红河镇年年拿鸭子在堰塘练,咱们全村都找不到一个活鸭子,我两次都是碰到了没逮住!”那个叫狗娃子大声解释道。
“别说鸭子了,咱们乡连着三年第三名了……都代表不了县上去地区比赛……”
“哎!可以把向阳也吸收进来嘛!胳膊长力气大,上回还在洪水里救人了!”有人忽然提议道。
“你嫑说,这是个好主意……”
在拖拉机的轰鸣声中,李向阳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众人的嘶吼,不由地弯起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