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工信部公示,辰星科技获 “主要起草单位” 认定(1/1)
7月25日上午9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官网准时发布《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终稿)》公示公告,瞬间引发行业关注。公告明确,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可操作性,终稿公示期为15天(7月25日-8月8日),社会各界可通过官网留言、邮件反馈等方式提出意见。更令行业瞩目的是,公示文件附件中详细列出的“标准起草单位名单”——辰星科技凭借在标准制定全过程中的核心贡献,以“主要起草单位”身份位列第一;此前参与条款讨论与试点验证的联盟成员智安科技、慧通交通、智联政务等企业,也成功入选“参与起草单位”,这份名单不仅是对各单位付出的认可,更标志着《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式进入收尾阶段。
公示文件中特别注明了辰星科技成为“主要起草单位”的三大核心依据,清晰展现其在标准制定中的关键作用。在“数据安全条款制定”方面,辰星科技牵头梳理了国内127起智慧城市数据泄露案例,结合自身“三级等保加密体系”的实践经验,率先提出“核心数据国内存储”“跨境传输审批”等关键条款框架,并联合清华大学专家完成条款的技术论证,为数据安全章节奠定了基础;在“设备接口协议研发”环节,辰星科技技术团队主导“智慧城市设备通用通信协议(Sp)”的架构设计与参数优化,完成20个不同品牌设备的适配测试,编制的《Sp协议技术白皮书》成为协议落地的核心技术文件,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设备兼容难题;而在“绿色节能指标论证”中,辰星科技调研全国500万台存量设备的能耗数据,结合“双碳”政策要求,提出“待机功耗≤5瓦”“年度能耗降15%”的量化指标,并联合阳光电源、宁德时代等新能源企业,制定能耗测试方法与节能技术选型指南,推动绿色节能条款从“概念”落地为“可执行标准”。
“辰星科技在标准制定中始终扮演‘牵头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不仅提出前瞻性的条款思路,更通过大量实地调研与试点验证,确保条款的可操作性。”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道,“从最初的行业痛点调研,到后期的条款优化与试点,辰星科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其贡献值得肯定。”
公示发布当天,林辰受邀接受《中国智慧城市报》《科技日报》等行业权威媒体的联合采访。面对镜头,林辰难掩激动:“从去年遭遇质量危机,到今天成为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辰星科技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引领’的转变。这份标准的意义,不仅在于为行业划定‘质量、兼容、服务’的底线,更在于结束了智慧城市行业长期‘各自为战、标准混乱’的局面——未来,企业无需再为不同项目适配不同协议,客户也不用再担心设备更换的兼容成本,整个行业将进入‘规范化、高效率’的发展新阶段。”
当被问及辰星科技接下来的计划时,林辰明确表示:“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我们会率先践行标准要求。目前公司已启动产品优化计划,智能门禁、监控等现有产品将在3个月内完成Sp协议适配与节能技术升级,确保待机功耗降至5瓦以下;同时,我们会开放‘Sp协议测试实验室’,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免费的协议适配指导,帮助全行业快速落地标准。”他还透露,辰星科技正在研发基于标准的“智慧社区一体化解决方案”,将门禁、监控、停车、消防系统通过Sp协议深度联动,并融入绿色节能技术,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在广州、上海等地的10个社区开展示范项目,为标准落地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公示期间,行业内反响热烈。多家智能设备企业通过官网或社交媒体表达对标准的期待,某中小型企业负责人在行业论坛上留言:“有了统一标准,我们终于不用再为适配不同客户的设备协议发愁,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感谢辰星科技等起草单位的付出,为行业指明了方向。”地方市政部门也积极响应,北京朝阳区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已组织团队研究标准内容,计划将标准要求纳入下半年智慧社区改造项目的招标条款,确保项目质量符合规范。
值得关注的是,15天公示期内,工信部未收到任何针对标准内容或起草单位的异议,充分说明这份凝聚多方智慧的标准已获得行业广泛认可。8月9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公告,宣布《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公示通过,即日起进入发布筹备阶段,预计9月底正式发布实施。
得知公示通过的消息时,林辰正在公司的Sp协议测试实验室查看设备适配进度——技术人员正在为智安科技的监控设备进行协议适配测试,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数据表明,设备已实现与辰星科技门禁系统的无缝联动。看着这一幕,林辰心里清楚:《智慧城市建设行业标准》的正式发布已近在眼前,而国内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也将由此迈入“有标可依、有规可循”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作为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与践行者,辰星科技必将在这场行业变革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书写更多关于“质量、创新与责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