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带记忆爱你 > 第158章 欧安防调整策略,越南市场降价抢单

第158章 欧安防调整策略,越南市场降价抢单(1/1)

目录

泗水社区停车项目的设备安装工作刚进入尾声,越南胡志明市就发布了智慧城市三期项目招标公告——作为越南经济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此次计划投入6.2亿人民币,对市中心15个社区的安防、交通、政务系统进行全面升级,项目规模仅次于新加坡智慧城市二期项目,成为东南亚下半年最受关注的智慧城市标的。消息刚出,一直沉寂的欧安防突然高调发力,在环球资本的支持下,抛出了极具冲击力的竞争方案,瞬间让中国智慧产业联盟陷入被动。

欧安防的策略直指越南政府的“成本敏感”与“技术顾虑”:首先是大幅降价,根据行业内部流出的报价单,欧安防对胡志明市项目的整体报价比联盟的预估报价低15%,仅安防设备一项,单价就比联盟低200美元\/台;其次是延长维护期,欧安防承诺“免费提供3年技术维护”,远超行业常规的1年维护期,且明确表示维护团队将从新加坡总部派驻,均具备5年以上智慧城市项目维护经验;最后是强调进口优势,欧安防在方案宣讲会上反复强调:“我们的设备核心部件均从德国进口,经过欧盟cE认证,稳定性比区域品牌高30%;系统算法由硅谷团队研发,能精准适配全球不同场景的需求。”

为了强化说服力,欧安防还特意在胡志明市举办了“进口设备体验展”,展示其从德国空运来的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邀请越南政府官员现场测试设备性能。在体验展上,欧安防东南亚区负责人托马斯对胡志明市市政厅官员说:“选择欧安防,就是选择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可靠的服务。我们的维护团队能在24小时内响应故障,48小时内抵达现场,这是本地企业无法做到的。”

这番攻势很快见效。据联盟派驻胡志明市的商务专员反馈,越南政府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歧:部分官员认为欧安防的报价更低、维护期更长,能大幅降低项目成本;还有官员对“进口设备”的技术优势抱有期待,认为能提升胡志明市智慧城市的整体水平。“现在越南政府的倾向很明显,他们觉得欧安防的方案‘性价比更高’,我们的商务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商务专员在视频会议上焦急地说。

联盟紧急会议上,气氛凝重。慧通交通的研发总监陈明忍不住说道:“如果我们也跟着降价,利润空间会被压缩到5%以下,后续一旦出现成本上涨,项目很可能亏损;但不降价,又很难对抗欧安防的低价策略,这简直是两难。”

林辰却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不能跟他们比低价,价格战只会两败俱伤。我们的优势不在‘进口技术’或‘低价’,而在‘本地化’——欧安防的设备再好,维护团队再专业,也无法快速适配越南的本地需求;而我们在东南亚12个城市的项目经验,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随后,林辰提出两项针对性举措,迅速扭转被动局面:

第一项是强化本地化服务能力。联盟立刻在胡志明市设立“临时售后中心”,选址在市中心的商业写字楼,面积200平米,配备5名精通越南语和技术的本地员工(均有3年以上智慧城市项目维护经验),以及10名从国内派驻的技术专家(涵盖安防、交通、政务等多个领域)。售后中心不仅配备了充足的备用零件仓库,还开通了越南语、英语、中文三种语言的24小时服务热线。联盟向越南政府承诺:“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售后中心能在1小时内响应,2小时内抵达现场(胡志明市内),8小时内解决90%以上的故障;对于重大故障,我们会启动‘双团队支援机制’,国内专家远程指导,本地团队现场操作,确保不影响项目运行。”

为了让越南政府信服,联盟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售后响应演练”:在越南政府官员的见证下,工作人员模拟“智能摄像头故障”,售后中心接到报修后,15分钟内就派出本地技术人员抵达现场,40分钟内完成故障排查与零件更换,整个过程全程用越南语沟通,流畅高效。“我们的本地技术人员熟悉胡志明市的交通路况,能比从新加坡赶来的团队更快抵达现场;而且他们懂越南语,能与社区居民、物业人员顺畅沟通,这是外籍团队无法替代的。”林辰在演练结束后对越南官员说。

第二项是展示本地化改造案例。联盟整理了过往在东南亚的“本地化改造”成果,制作成越南语版本的案例手册,重点展示三项核心适配:一是气候适配,比如为适应越南多雨天气,将智能摄像头的防水等级从Ip66提升至Ip68,镜头加装超疏水涂层,确保暴雨天气下画面清晰;将传感器的外壳材质改为耐腐蚀的316L不锈钢,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导致设备损坏。二是语言适配,所有系统界面均支持越南语、英语双语切换,操作指南、预警信息也全部翻译成越南语,方便本地工作人员使用;甚至在语音预警功能中,加入了越南南方方言,确保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听懂。三是场景适配,比如在越南的社区项目中,针对居民喜欢在户外聚集的特点,优化了智能摄像头的“人员聚集识别”算法,能精准区分“正常社交聚集”和“可疑人员聚集”,避免误报;在交通项目中,考虑到越南摩托车数量多的特点,调整了车流监测设备的参数,能准确识别摩托车的行驶轨迹,优化信号灯时长。

联盟还邀请越南政府官员实地考察位于河内的“本地化改造项目”——在河内某社区,官员们看到智能摄像头在暴雨中仍能稳定工作,系统界面的越南语显示清晰易懂,社区居民能通过越南语语音指令查询安防信息。“这些改造看起来很小,但却能真正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河内市政厅官员在考察后,向胡志明市的同行推荐道,“欧安防的设备可能很先进,但他们不会为了越南的天气,专门修改摄像头的防水设计;也不会为了越南居民,专门开发方言语音功能。”

这两项举措很快起到了效果。在胡志明市项目的中期评审会上,越南政府官员的态度明显转变。当托马斯再次强调“进口设备的技术优势”时,胡志明市市政厅安全事务负责人阮文海反驳道:“我们需要的不是‘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而是‘最适合胡志明市’的技术。欧安防的设备确实不错,但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就无法正常工作,再先进又有什么用?”

阮文海还特别提到了售后服务:“欧安防的维护团队从新加坡赶来,至少需要2天时间;而联盟的售后中心就在胡志明市,2小时内就能到场。对于智慧城市项目来说,故障处理的及时性比设备本身更重要。”

评审会结束后,越南政府宣布将项目竞标时间延长一周,允许双方补充提交“本地化适配方案”。托马斯脸色凝重地离开会场,他知道,欧安防的“低价+进口”策略已经失效,联盟的“本地化优势”正在赢得越南政府的认可。

联盟团队则趁机加快了沟通节奏,针对胡志明市的具体需求,进一步优化方案:在安防系统中加入“摩托车违规行驶识别”功能,适配当地大量摩托车的交通现状;在政务系统中,增加与越南“国家人口数据库”的对接模块,方便居民办理业务时无需重复提交身份信息。

林辰站在胡志明市临时售后中心的窗前,看着窗外繁忙的街道,心里清楚:这场竞争的关键,不是谁的价格更低、技术更先进,而是谁更懂本地需求。欧安防的调整策略虽然凶猛,但却忽略了“本地化”这个核心;而联盟只要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就一定能在胡志明市项目的竞标中,再次赢得胜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