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王府井暗哨(2/2)
这天上午,周明远推着小车往王府井走——他想趁机摸清情报站的情况。情报站设在一栋西洋洋楼里,米白色的墙面上,挂着“华北情报总局北平站”的木牌,门口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日军,还有几个穿黑色制服的特务,正挨个盘查进出的人。洋楼的窗户都装着铁栅栏,二楼的阳台上,还架着一挺机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街道,让人不寒而栗。
周明远故意放慢脚步,假装整理车上的绸缎,眼角的余光却在快速观察。他注意到,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辆黑色轿车开进情报站,车上的人都戴着墨镜,看不清面容。而且情报站的后门紧挨着一条窄巷,巷子里堆满了垃圾,似乎没什么人看守——这或许是个突破口。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情报站里出来——是之前在宪兵队审讯过他的佐藤!对方穿着笔挺的军装,正和一个特务说着什么,嘴角带着得意的笑容。周明远赶紧低下头,推着小车快步离开,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佐藤认识他,要是被认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瑞蚨祥,周明远赶紧把看到的情况告诉张掌柜:“张掌柜,佐藤也在情报站里,他认识我,以后我不能再靠近那里了。”张掌柜皱起眉头,在屋里来回踱步:“佐藤是特高课的人,手段狠辣,他在情报站,说明那里的重要性不一般。要不,让小李去打探?”他口中的小李,是之前联系上的小贩,机灵又熟悉王府井的地形。
周明远点点头:“让小李小心点,只观察,别靠近。对了,你知道情报站里有没有发电报的设备吗?要是能知道他们的通讯频率,或许能截获情报。”张掌柜想了想,说:“我听隔壁修鞋的老王说,每晚半夜,情报站的顶楼都会亮灯,还能听到‘滴滴’的声音,应该是在发报。”这个消息让周明远眼前一亮——只要能确定发报的位置,或许能想办法监听。
当天晚上,小李就传来了消息:情报站的后门虽然没人看守,但巷子里装了暗哨,而且每隔一小时,就有特务巡逻。周明远趴在阁楼的窗户上,望着王府井的方向,心里盘算着——硬闯肯定不行,只能想办法潜入。他突然想起在根据地时,战士们教他的潜行技巧,还有之前用麻醉针制服日军的经历,一个计划渐渐在脑海中成型。
三天后的晚上,周明远换上一身黑色夜行衣,带着麻醉针和撬棍,悄悄从瑞蚨祥的后门溜了出去。街上的日军岗哨已经减少,只有零星的巡逻队在走动。他贴着墙根,快速往王府井的窄巷跑,冷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像无数根小针扎着疼。
来到窄巷口,周明远屏住呼吸,借着月光观察——巷子里果然有个暗哨,正靠在墙上打盹,手里的枪斜斜地靠在腿边。他从怀里掏出麻醉针,对准暗哨的脖颈轻轻一推,针管无声地刺入皮肤。暗哨哼都没哼一声,就倒了下去。周明远快速跑过去,拖走暗哨的尸体,藏进垃圾桶里,又摸出撬棍,朝着情报站的后门走去。
后门是铁门,上面挂着一把大锁。周明远用撬棍轻轻撬动锁芯,“咔哒”一声,锁开了。他推开门,闪身进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巡逻特务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他贴着墙根,往洋楼的方向摸去,二楼的窗户里还亮着灯,能看见里面有人影在晃动。
按照张掌柜画的布局,周明远绕到洋楼的侧面,找到通往三楼的消防梯。他手脚并用,慢慢往上爬,金属梯在夜风中发出轻微的“咯吱”声,每一声都让他神经紧绷。爬到三楼时,他看见一扇窗户虚掩着,里面传来“滴滴”的发报声。
周明远轻轻推开窗户,钻了进去。房间里摆着一台发报机,一个穿西装的特务正戴着耳机发报,手指在按键上快速跳动。他赶紧掏出麻醉针,对准特务的后背刺去。特务身体一僵,倒在地上,耳机从耳朵上滑落。周明远快速关掉发报机,又在房间里翻找起来——他想找到日军的情报档案。
抽屉里堆满了文件,周明远快速翻阅,大多是日军的日常指令,没什么重要信息。就在他快要放弃时,突然在柜子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黑色的皮箱。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密码本和几份标着“绝密”的文件。他赶紧把密码本和文件塞进怀里,又将现场恢复原样,才悄悄从窗户爬出去,顺着消防梯下了楼。
刚走到院子门口,就听见洋楼里传来叫喊声:“有人闯进档案室了!快追!”周明远心里一急,加快脚步往巷口跑。身后的枪声响起,子弹擦着耳边飞过,打在墙上溅起碎石。他跑出巷口,正好看见小李推着小车过来:“周大哥,快上车!”周明远跳上小车,小李推着车就往胡同里跑,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回到瑞蚨祥,周明远赶紧把密码本和文件交给张掌柜。两人在阁楼里连夜翻阅,文件里竟然记载着日军要在春节期间“扫荡”平西根据地的计划,还标注了根据地的几个重要据点。“不好,得赶紧把消息送出去!”张掌柜着急地说,“要是晚了,根据地的同志就危险了。”
周明远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之前在根据地领到的微型发报机——这是他回来时特意带的,藏在绸缎的夹层里。他快速调试频率,按照密码本上的规则,将“日军春节扫荡”的消息发了出去。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在阁楼里回荡,像在与时间赛跑。发完消息,他才松了口气,靠在墙上,感觉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北平城笼罩在一层淡淡的雾气中,古老的城墙在晨光里投下长长的阴影。周明远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鼓楼,那斑驳的砖墙和飞翘的檐角,承载着这座古城千年的记忆,此刻却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沉默着。
他摸出怀里那只已经被摩挲得发亮的铜烟盒,盒盖上镌刻的梅兰竹菊图案,是离家时母亲亲手找人刻的。打开烟盒,里面夹着的联络暗号已经有些泛黄,却依旧清晰——那是他和同志们在枪林弹雨中传递希望的火种。寒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动桌上散落的情报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
周明远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知道,这次截获的情报能让根据地的同志们提前筑起防线,减少流血牺牲,但日军必定会展开疯狂报复。街巷里的岗哨会更加森严,特务们的眼睛会像鹰隼般盯着每一个可疑的角落。可他绝不退缩,哪怕前方是荆棘遍布的险途,哪怕要独自面对暗巷里冰冷的枪口,只要还有一口气在,他就要在这座满是硝烟的北平城里继续战斗。他要用自己的血与汗,为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挣回自由,让灿烂的阳光重新毫无保留地洒在四合院的青瓦上,洒在护城河的粼粼波光中,洒在每一个中国人挺直的脊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