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瑶才人的绩效革命 > 第8章 戏单里的乾坤

第8章 戏单里的乾坤(2/2)

目录

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和反复推敲,李梦瑶拿出了一份精心设计的戏单方案,并附上了详细的遴选说明。

她没有采用简单的列表形式,而是制作了一份简易的“节目单”,清晰标注了剧目、类型、预计时长和推荐理由。

1.开台戏:《群仙献瑞》(传统吉祥戏,惯例,不出错)。

2.第二出:《满床笏》(郭子仪祝寿,寓意功勋卓着、家族兴旺,忠孝节义俱全,符合皇后及正统价值观,场面也热闹)。

3.第三出:《木兰从军》(展现巾帼不让须眉,忠孝两全,迎合德妃及将门背景的勋贵,也符合太后女性身份)。

4.压轴大戏:《龙凤呈祥》(传统皇家喜庆剧目,寓意吉祥,阵容强大,作为压轴镇场)。

在这份主戏单后面,她特意附加了一个“备选环节”:

·建议:可在正戏结束后,加演一折“新编灯彩戏”《瑶池赴会》,此戏亦为江南进献,灯光布景新颖,场面奇幻,可令太后及众宾耳目一新。但需严格控制时长与排场,避免喧宾夺主,突出其“精巧新奇”而非“奢靡铺张”。

这个安排,堪称精妙:

·主体戏单:稳扎稳打,政治正确,涵盖了忠、孝、节、义、巾帼英雄等主题,满足了皇后、德妃等主要势力的偏好,无可指摘。

·对待江南新戏:她没有全盘接受,也没有完全拒绝。只选取了其中一折视觉效果最强、内容最无害的《瑶池赴会》(神话故事,无明显政治隐喻),并将其放在“备选”和“加演”位置,既显示了对其“新奇”价值的认可,又通过“严格控制排场”的备注,规避了奢靡的批评,弱化了与柳昭仪的关联。同时,这也向皇帝展示了她懂得“平衡”与“取舍”,而非一味迎合或排斥。

在遴选说明中,她着重阐述了这样组合如何体现“雅俗共赏”(正统戏与热闹戏结合)、“古今兼备”(传统戏与新编戏结合)、“男女皆宜”(英雄戏与巾帼戏结合),并强调了整体预算可控(主要费用在压轴大戏,新编戏只取一折,成本有限)。

三日限期一到,李梦瑶将这份精心准备的戏单方案,通过安公公,呈送到了御前。

递交之后,便是等待。她知道,这份戏单递上去,scrutized(审查)它的将不止皇帝一人。内务府、礼部、乃至后宫各位主子,恐怕都会通过各种渠道知晓其内容。这无疑是将自己放在了火上烤。

果然,消息很快悄然传开。

柳昭仪在宫中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摔碎了一套茶具。“好个李才人!竟敢将江南的心血置于末流!她这是公然打本宫的脸!”

皇后那边,听闻戏单中包含了《满床笏》和《龙凤呈祥》,只是淡淡评价了一句:“还算懂得规矩。”

德妃得知有《木兰从军》,倒是难得地嘴角微扬:“这个李才人,倒是有几分意思。”

而皇帝赵璟,在御书房看着那份条理清晰、考量周全,甚至带着“风险备注”的戏单方案,久久不语。他指尖轻轻点着“《瑶池赴会》(备选,需控制排场)”那一行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赞赏,有探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就在这时,安公公悄无声息地步入殿内,低声道:“皇上,内务府呈报,江南织造督办新戏的管事,昨日已秘密抵京,今日……递了牌子,请求觐见柳昭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