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宦官王国:描写南汉“自宫求官”乱象(历史特色)(2/2)
赵烈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张玄素接着说:“南汉的宦官,不仅把持朝政,还肆意残害百姓。龚澄枢有个亲信叫李托,为了建自己的府邸,强拆了广州城西三百多户百姓的房子,反抗的百姓都被扔进了‘水狱’;还有个宦官叫薛崇誉,负责税收,每亩田要收五石粮,交不出的就把人抓去当奴隶,我亲眼见过他把一个老农的腿打断,就因为少交了半石粮!”
“那士人官员呢?”赵烈追问,“南汉就没有没自宫的士人做官吗?”
张玄素苦笑着摇头:“有是有,不过寥寥无几,还都被宦官排挤。我认识一个叫钟允章的御史,是少数没自宫的官员,他想弹劾龚澄枢贪腐,结果刚写好奏折,就被宦官诬陷谋反,全家都被斩了!从那以后,没人再敢反对宦官,大家要么自宫求官,要么只能逃到南唐或吴越。”
赵烈让陈三将张玄素的讲述一一记录下来,准备呈给赵匡胤——他要让大宋的君臣都看看,南汉的宦官乱象有多可怕,避免这样的悲剧在中原重演。
可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当天傍晚,张玄素突然派人来报,说有几个南汉来的宦官,在汴梁的客栈里秘密聚会,还拉拢从南汉来的降民,说“大宋迟早会重用士人,宦官没活路,不如一起逃回岭南,等时机成熟再恢复旧制”。
赵烈立刻率人赶到客栈,果然听到里面传来密谋声:“龚大人虽然被抓,可咱们在岭南还有不少亲信!只要咱们能逃回广州,再联络契丹,就能把宋军赶出去,让陛下(刘鋹)复位,到时候咱们还是高官厚禄!”
“你们想恢复‘自宫求官’的旧制,继续残害百姓?”赵烈一脚踹开客栈房门,“护唐”剑直指为首的宦官。那宦官见状,赶紧拔出短刀,对着身边的降民大喊:“跟他们拼了!不然咱们都没活路!”
可降民们早就受够了宦官的欺压,不仅没动手,反而纷纷后退,有的甚至主动将宦官捆了起来。一个降民对着赵烈磕头:“将军,俺们再也不想过那种日子了!这些宦官害了俺们的家人,您千万别放他们走!”
赵烈下令将宦官押回天牢,又安抚降民:“大家放心,大宋绝不会让南汉的乱象重演。你们若想做官,凭的是本事和品行,不是自残身体;若想种地,官府会给你们土地和种子,绝不会让宦官再欺负你们。”
回到史馆时,夜色已深。赵烈坐在案前,看着张玄素的证词和南汉的《宦者录》,心里满是感慨——南汉的“自宫求官”,看似是荒唐的制度,实则是乱世里权力扭曲的极致。刘鋹用自残来筛选“忠心”,宦官用暴政来巩固权力,最终受苦的,还是无辜的百姓。
他拿起笔,在《五代秘史》中写下对南汉宦官乱象的批注:“南汉自刘龑始,重宦轻士,至刘鋹时竟立‘自宫求官’之制,三千余人为官自残,数千家因宦破亡。夫为官者,当以护民为责,而非以残身邀宠;治国者,当以贤才为用,而非以奸宦为忠。南汉之亡,非亡于宋军,实亡于宦官之祸、君主之昏也。”
刚写完批注,陈三拿着一封急信进来:“将军,陛下派人送来的,说南唐李煜近期频繁召见将领,还在金陵城外增修了三座烽火台,怕是对南汉灭亡有所忌惮,要您留意南唐动向。”
赵烈接过急信,赵匡胤的字迹里满是警惕。他走到窗前,望着汴梁的夜空,心里清楚——南汉的宦官乱象虽已终结,可南唐的抵抗、契丹的威胁仍在。李煜若不认清大势,继续效仿南汉的昏聩,迟早会重蹈刘鋹的覆辙。
他将《宦者录》和张玄素的证词收好,准备明日呈给赵匡胤,建议大宋制定律法,严禁自残求官,同时加强对南唐的防备。“陈三,收拾一下,明日我们去枢密院,跟陛下和潘将军商议南唐的事。”
“好!”陈三应声而去。赵烈站在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武经总要》残卷的封面,心里暗暗发誓:“南汉的悲剧,绝不能在南唐重演。我要让李煜知道,统一是大势所趋,若执迷不悟,只会让金陵百姓再遭战火,让更多家庭像南汉百姓一样,承受不该有的苦难。”
夜色渐浓,汴梁的街道上只剩下巡逻士兵的脚步声。赵烈知道,一场针对南唐的大战已在酝酿,而他即将再次踏上征程——这一次,他不仅要打赢战争,更要守护住中原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让南汉的荒唐乱象,在任何一片大宋的土地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