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五代烽烟:从草莽到龙庭 > 第62章 点检做天子:流言四起,赵烈提醒柴荣防备

第62章 点检做天子:流言四起,赵烈提醒柴荣防备(2/2)

目录

赵匡胤穿着一身崭新的银甲,手里捧着一个锦盒,笑容满面地走进来,仿佛完全没听到流言:“陛下,臣听说您病情加重,特意从民间寻了一株千年人参,献给陛下补身体。”他将锦盒递到柴荣面前,眼神却不动声色地扫过赵烈和范质,捕捉他们脸上的神色。

柴荣看着锦盒,没有接,只是淡淡地说:“有劳……赵点检费心了……朕身体不适……没什么事……你就先退下吧……”

赵匡胤却没走,反而看向赵烈,语气带着“关切”:“赵将军,刚才臣在营外,听说有人散布对臣不利的流言,还刻了石碑,不知是真是假?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分二心,还请陛下和赵将军明察!”

他这是故意发难,想逼赵烈拿出证据,若是拿不出,就坐实“赵烈诬陷”的罪名。赵烈冷笑一声:“赵点检,流言之事,陛下已经知道了,正在调查。你若真忠心,就该安分守己,管好麾下将士,别让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赵匡胤的笑容僵了一下,又很快恢复如常:“赵将军说得是!臣定会严加管束麾下将士,绝不让人破坏军心!”说完,他又对着柴荣躬身行礼,才慢慢退出銮驾。

看着赵匡胤的背影,赵烈心里满是警惕——这个人太会伪装,明明心里藏着狼子野心,表面却能做得滴水不漏。他转身对柴荣说:“陛下,赵匡胤肯定知道我们在商议处置他,他这是在试探我们!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快拟旨,分他的兵权!”

柴荣点了点头,示意赵烈拟旨。可就在赵烈拿起笔时,柴荣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圣旨的草稿上,染红了“赵匡胤”三个字。他捂着胸口,呼吸越来越困难,指着赵烈,嘴唇动了动,却再也说不出话来。

“陛下!”赵烈赶紧放下笔,扶住柴荣。太医匆匆赶来,一番诊治后,对着赵烈和范质摇了摇头:“陛下……陛下油尽灯枯,怕是……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銮驾里瞬间陷入死寂。范质和王溥红了眼眶,赵烈握着柴荣冰冷的手,心里像被刀割一样——柴荣还没看到圣旨拟成,还没看到赵匡胤被制衡,还没完成收复燕云的心愿,就要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骚动。张刚匆匆跑进来,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赵匡胤的亲信石守信,带着殿前司的士兵,围住了銮驾!他们说……说要‘保护陛下安全’,不让任何人进出!”

赵烈猛地站起来,拔出“护唐”剑:“好个赵匡胤!竟敢公然围驾!陈三,你带背嵬军守住銮驾门,谁敢闯进来,就斩谁!”

“是!”陈三领命而去。赵烈走到銮驾门口,看着外面密密麻麻的殿前司士兵,石守信站在最前面,手里握着长枪,眼神冰冷:“赵将军,奉赵点检之命,为保护陛下安全,还请您让开,别挡着我们‘护驾’!”

“护驾?”赵烈冷笑,“你们这是围驾!是谋逆!赵匡胤呢?让他出来见我!”

就在这时,赵匡胤从士兵后面走出来,脸上没了之前的笑容,眼神里满是阴狠:“赵烈,陛下病重,我怕有人对陛下不利,才让石守信来护驾。你若识相,就别阻拦,不然……休怪我不客气!”

两人的目光在风雪中交锋,像两柄出鞘的剑,带着浓浓的杀意。銮驾里,柴荣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范质和王溥急得团团转,却不敢上前——他们知道,现在只要有人先动手,禁军就会内乱,大周的江山,可能在这一刻崩塌。

赵烈握紧手里的“护唐”剑,剑刃上的雪粒融化成水,顺着剑鞘滴落。他看着銮驾里柴荣的身影,又看了看眼前的赵匡胤和殿前司士兵,心里满是决绝——他不能让赵匡胤闯进銮驾,不能让柴荣在最后时刻受辱,更不能让大周的江山落入乱臣贼子手中。

“赵匡胤,你若敢再往前走一步,我就对你不客气!”赵烈的声音在风雪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銮驾,是大周的根基,是陛下的居所,不是你谋逆的工具!你若真有忠心,就撤了士兵,让陛下安心养病!”

赵匡胤盯着赵烈,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好!我撤兵!但赵将军,你最好记住,别以为有陛下护着你,你就能阻拦我。等陛下驾崩,这大周的江山,到底是谁的,还不一定呢!”说完,他对着石守信挥了挥手,殿前司的士兵缓缓退了下去。

看着赵匡胤远去的背影,赵烈松了口气,却没放松警惕——这只是暂时的妥协,赵匡胤绝不会善罢甘休。他回到銮驾里,柴荣已经陷入昏迷,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范质走到赵烈身边,小声说:“赵将军,赵匡胤已经撕破脸了,回到汴梁后,我们该怎么办?”

赵烈看着柴荣苍白的脸,又摸了摸怀里那封未送出的密信,心里暗暗发誓:“陛下,您放心,就算付出性命,我也会守住汴梁,守住柴氏宗室,守住您毕生的心血!赵匡胤想谋逆,除非踏过我的尸体!”

可他不知道,赵匡胤已经提前派人回汴梁,控制了城门和粮仓,还联络了京城的守将,准备在柴荣去世后,立刻发动兵变;而契丹的耶律休哥,也在得知柴荣病危的消息后,再次集结三万大军,准备趁大周内乱,南下夺取瀛莫二州。一场更大的危机,已在汴梁的城墙和北方的草原上同时酝酿,而赵烈和他守护的大周,即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后考验。

风雪越来越大,澶州的军营里,士兵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却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赵烈站在銮驾旁,手里握着“护唐”剑,目光坚定地望着汴梁的方向——那里是大周的都城,是他必须守护的地方,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也绝不会退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