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街头首秀《白蛇传》无人问津,反遭恶少无端生事端(1/2)
裴砚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天刚蒙蒙亮,他便揣着那块乌黑惊堂木,寻摸着昨日看好的地方去了。他刻意避开了那些人声鼎沸的通衢大道,也绕开了城中乞丐们盘踞的地盘,最终在城南一个三岔路口停下了脚步。此处虽不算热闹,但三面来风,偶有行人路过,不至于太过冷清。
他在一处略显空旷的墙角下,从怀里掏出一块洗得发白的破布铺在地上,将那块陪伴他多日的惊堂木小心翼翼地放在布中央。这便是他的“摊子”了,简陋得有些寒酸。
裴砚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了几遍《青丘客》不成,又想起昨日那惊堂木的异样,心中一动,临时改了主意。他决定讲一个从那本破烂道经的残页上看到,又经自己反复琢磨,觉得颇为新奇的故事——《白蛇传》。他想,这洛水镇的百姓听惯了金戈铁马、帝王将相,或许会对这白蛇报恩、水漫金山的奇闻异事更感兴趣。
“啪!”惊堂木清脆的声音在略显空寂的街口响起,不算响亮,却也带着一丝独特的韵味。裴砚定了定神,学着王先生的腔调,朗声道:“话说这南宋绍兴年间,杭州西湖之上,烟雨蒙蒙……”他选的是“西湖借伞”这一脍炙人口的片段,希望能引人入胜。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的要骨感。他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紧张,少了王先生那份从容不迫的气度。加上此处行人本就不多,偶尔有三三两两路过的,也只是好奇地投来一瞥,便又行色匆匆地离去,竟无一人为他驻足。
裴砚起初还满怀期待,目光随着每一个路人的身影游移,希望能看到一丝停留的意愿。可时间一点点过去,他讲得口干舌燥,面前的空地上依旧空空如也。偶尔有孩童被吸引,想凑近些,却又被自家大人匆匆拉走,嘴里还嘀咕着:“莫听这些神神叨叨的,当心被拐了去!”
一炷香的功夫悄然流逝。裴砚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心中的热火仿佛被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凉了个透彻。他想起福来茶馆里,王先生说书时那人头攒动、喝彩连连的场面,再看看自己眼前的冷清,一股巨大的失落感混合着难言的酸楚涌上心头。原来,这说书的营生,远非他想象中那般简单。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这块料。
就在裴砚心灰意冷,准备收起那块破布另寻他法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辆装饰颇为华丽的马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帘掀开,一个身着锦衣华服的年轻公子哥儿,手持一把洒金折扇,在一群家丁的簇拥下走了下来。那公子哥儿约莫十七八岁,面皮白净,只是眼神轻浮,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倨傲。
裴砚抬头一看,心中暗道一声“晦气”。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些日子在米店用铜钱砸他的那个米店少东家——赵宝坤。
赵宝坤摇摇晃晃地踱着步子,一眼便瞥见了墙角下的裴砚。他先是一愣,随即认了出来,脸上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仿佛猫看见了耗子。“哟,我道是谁呢?这不是前些日子在街上讨饭的那个小道士吗?”他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刻意的张扬,“怎么着?如今改行了?不讨饭,改说书了?就你这副穷酸样,说的什么玩意儿,能有人听?”
他身后的几个家丁也跟着哄笑起来,言语间极尽刻薄。
“就是,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
“穿得破破烂烂,还学人说书,笑掉大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