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74章 赶考路上的星光

第174章 赶考路上的星光(2/2)

目录

是我们林厂长做的!小凤骄傲地挺了挺胸,她不光糕做得好,书也读得好,给我们当老师呢。

那考生眼睛突然一亮,仿佛发现了什么宝藏一般,迅速从包里掏出一本《物理》书,然后小心翼翼地递到林小满面前,满脸期待地问道:“同志,我这里有一道题实在是不太明白,你能不能帮我讲讲呀?”

林小满见状,微笑着接过书,然后找了个路边有树荫的地方,和那考生一起坐下来。她翻开书本,仔细看了看那道题目,思考片刻后,便开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那考生讲解起来。

林小满的讲解清晰明了,深入浅出,那考生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林小满都一一耐心解答,直到那考生完全理解为止。

讲完题目后,那考生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紧紧握住林小满的手,感激地说道:“谢谢你啊,同志!我叫赵红,报考的是师范学院,以后也想当一名老师呢。”

咱们说不定能成同学呢。林小满笑着说,心里突然轻松了些——原来赶考的路上,大家都是互相帮衬的。

下午的路更颠簸了。李秀兰晕车,脸色发白,靠在陈建军肩上直冒冷汗。陈建军急得直搓手,林小满从包袱里掏出个橘子,是孙桂兰硬塞给她的,把皮闻闻,能好受点。她又让司机停了回车,扶着李秀兰到路边透透气,不行就歇会儿,别硬撑。

没事,不能耽误大家。李秀兰捂着嘴摇摇头,眼里却含着泪,我就是有点怕,要是考不上......

考不上也没啥。林小满帮她理了理头发,咱岛的糕坊还等着咱回去呢,你做的核桃糕,老人们都爱得很。

重新上车后,原本喧闹的车厢逐渐安静了下来。有的人靠在座位上,微微眯起双眼,打起盹来;有的人则静静地望着窗外,目光有些空洞,似乎在发呆。

林小满坐在靠窗的位置,她轻轻地打开包袱,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被李政委批注过的《化学》。书本的纸张有些泛黄,显然已经被翻阅过多次,但林小满却视若珍宝。

她慢慢地翻动着书页,最终停在了发酵原理那一页。在这一页上,她看到了自己用蓝色钢笔写下的一行字:“海浪花糕需用老面发酵。”这行字虽然简单,却是她这段时间努力学习的成果。

看着这行字,林小满突然觉得,无论最后是否能够考上大学,这些日子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她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付出的汗水,都一一记录在了这张纸上。

车厢里的人们或许都有各自的心事和目标,但此刻的林小满,心中却充满了一种满足感。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会成为她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傍晚时分,汽车终于驶进了省城。看着路边高大的楼房和来往的自行车流,几个第一次来省城的年轻人都看直了眼。王丫拉着林小满的袖子小声说:这楼真高,比咱岛的灯塔还高。小凤也踮着脚张望:街上还有卖冰棍的!

林小满按着售票员给的纸条找考点,走到校门口时,看见墙上贴满了红色的标语:为祖国而学习考出好成绩,建设新中国。门口已经围了不少考生,有家长陪着的,有同学结伴的,每个人都在紧张地议论着明天的考试。咱找个地方住下吧。林小满看了看天色,明天一早来考场,正好。

他们在考点附近找了家小旅馆,八个人挤在两间房里,男的一间,女的一间。晚上点着煤油灯,大家都没睡,坐在床上小声复习。赵铁柱用林小满给的练习本演算题,小凤和王丫互相提问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陈建军帮李秀兰整理政治笔记,林小满则翻着周老首长给的招生简章,心里默念着京师范大学轻工业学院两个名字。

夜深了,窗外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响。林小满吹灭油灯,躺在硬板床上,听着身边小凤均匀的呼吸声,心里突然很踏实。她想起海晏糕坊的炉火,想起孩子们的笑脸,想起老首长们的信,觉得这些牵挂像根绳子,把她和身后的土地紧紧连在一起,不管明天考成啥样,她都有处可回,有事可做。

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洒下一片银霜。林小满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海晏岛的海浪正轻轻拍打着礁石,像在给她加油鼓劲。她知道,明天的考场,不仅是在考学问,也是在考心里的那股劲——那股从海苔苗里长出来的韧劲,从芝麻酥里熬出来的耐心,从海岛人骨子里透出来的,不服输的劲。

黎明的曙光即将破晓,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林小满轻手轻脚地从简陋的床铺中坐起,生怕惊醒身旁熟睡的同伴们。她小心翼翼地打开放在脚边的包袱,包袱里装着的,是她一路上最珍视的东西——宛宛画的护身符。

那护身符是用粗糙的纸张绘制而成,上面的线条虽然有些稚嫩,但却充满了宛宛的心意和祝福。林小满轻轻地抚摸着那护身符,仿佛能感受到宛宛在绘制它时的专注和用心。她深吸一口气,将护身符从包袱里取出,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每个人的床边,将护身符轻轻地放在他们的枕头旁边。她希望这小小的护身符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平安,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当林小满把最后一个护身符放在枕头上时,她的心情有些沉重。这段赶考的路,虽然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但与这群结伴而行的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却让她感到无比温暖和幸福。她知道,无论这次考试的结果如何,这段经历都将成为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这群人,也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中,成为她生命中最亮的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