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奇点生产线要停摆?(1/1)
供应链封锁后的第三天,江城的天空再次阴沉下来,淅淅沥沥的冷雨敲打着奇点科技生产基地的钢化玻璃,像是在为这场濒临爆发的危机伴奏。生产车间里,原本轰鸣的流水线已经停了一半,工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操作台旁,脸上满是焦虑——核心部件的库存告急,连最关键的AI医疗设备生产线,也只剩下最后3天的用料。
周雨柔穿着蓝色工装,快步穿梭在车间里,手里的平板屏幕上,红色的“库存预警”字样刺眼夺目。“高通的芯片在途货物被扣留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对着电话那头的采购部负责人喊道,“他们在旧金山港口的仓库,以‘专利侵权调查’为由,扣压了我们订购的5万片芯片,这可是能维持15天生产的量!”
挂了电话,周雨柔疲惫地靠在操作台上。原本预计的1个月库存,因为部分供应商扣压在途货物、核心零部件损耗超出预期,如今只剩下20天的用量——其中,AI医疗设备的传感器库存最多撑10天,星核引擎的核心控制模块仅够生产50台,远低于海外订单的需求。
生产基地的会议室里,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几位高管的脸色都很难看,负责海外销售的张总率先开口,语气带着焦虑:“周总,欧洲的100台星核引擎订单,客户已经催了三次了,要是再不能确定交付时间,他们就要取消订单,转而和马斯克的Spacex合作!”
“还有国内的三甲医院订单,”负责国内业务的李总补充道,“三家医院已经发来了‘最后通牒’,要是15天内不能交付500套AI医疗设备,他们就要终止长期合作协议,改用西门子的产品。”
更让人头疼的是内部的动摇。一位元老级高管迟疑着说道:“张总,要不……我们和天命集团谈谈?他们的目的不就是核心技术吗?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非核心专利,换供应链的恢复……”
“不行!”周雨柔立刻反驳,“天命集团贪得无厌,这次妥协了,下次他们会要更多,最后只会让我们万劫不复!而且,张总早就说过,核心技术是我们的命根子,绝不能让给别人!”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视频通话里的张凡。他坐在总部办公室里,背景是落地窗外的阴雨,脸上却没有丝毫慌乱,语气沉稳:“谈判绝不可能。天命想要的不是部分专利,是彻底打垮我们,夺走‘勇安康’配方和光子芯片技术,我们一旦妥协,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库存的问题,我已经有了安排。第一,优先保障医疗设备生产,星核引擎订单暂时延期,由宋总负责和客户沟通,赔偿违约金的同时,承诺‘新一代星核引擎性能提升30%,延期交付将额外赠送3年质保’,稳住核心客户。”
“第二,国内替代供应商的谈判,我已经亲自对接了华为海思和中芯国际的负责人,他们同意优先给我们供应替代芯片,虽然性能比高通的略低,但经过技术团队优化,完全能满足医疗设备的需求,第一批芯片3天后就能到货,足够撑过紧急期。”
“第三,自主供应链的推进速度必须加快。”张凡的目光转向周雨柔,“莱茵光子的光子芯片量产线,我已经让德国总部那边加派了技术人员,月产能从10万片提升到15万片,5天后就能量产;自主研发的传感器生产线,今天下午就能完成最后一轮调试,明天正式投产,产能初期每天1000套,后续会逐步提升。”
听到这些安排,会议室里的焦虑情绪渐渐缓解。那位提议谈判的元老高管脸上露出愧疚:“张总,是我太急功近利了,没想到您早就做好了准备。”
“危机面前,慌解决不了问题。”张凡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早就预料到天命会搞供应链封锁,所以这几年一直在布局自主供应链,莱茵光子的收购、自主传感器的研发,就是为了今天。现在,是时候让这些准备发挥作用了。”
就在这时,宋知薇的电话打了进来,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老板,西方媒体又开始唱衰我们了!爱伟达cEo马克·安德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公开嘲讽,说‘没有西方的芯片和传感器,奇点科技就是一堆废铁,不出3个月就会破产’;《福布斯》更是发文,标题直接是《供应链封锁:奇点科技的末日》。”
张凡冷笑一声:“让他们笑。舆论战我们已经赢过一次,这次他们再怎么唱衰,也改变不了我们自主供应链即将落地的事实。宋总,你负责联系国内的科技媒体,发布‘奇点自主供应链进展’的新闻,重点突出光子芯片和传感器的量产计划,用事实打破‘破产’谣言。”
“明白!我已经让公关团队准备材料了,今天晚上就发布!”宋知薇应道。
会议结束后,周雨柔立刻带着技术团队前往传感器生产车间,监督最后的调试工作。车间里,工程师们正在紧张地测试设备,屏幕上的各项数据逐渐稳定,当“合格率98.5%”的字样出现时,车间里响起了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成功了!自主传感器的合格率达到了预期!”工程师小李激动地喊道,“明天正式投产后,每天1000套的产能,完全能满足医疗设备的需求!”
周雨柔看着运转的生产线,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一半。她拿出手机,给张凡发了一条消息:“传感器生产线调试成功,明日投产。莱茵光子那边传来消息,光子芯片量产线已提速,第一批10万片芯片3天后到货。”
张凡收到消息时,正在看顾景深发来的情报——天命集团已经察觉到他们的自主供应链计划,正在试图联系德国莱茵光子的前股东,想要搅黄量产线的推进。“想阻止我们?没那么容易。”张凡轻声自语,立刻给顾景深回消息:“派人保护莱茵光子的技术团队,密切监控前股东的动向,一旦有异常,立刻采取措施。”
夜色渐深,雨还在下,但奇点科技的生产基地里,却亮起了一盏盏希望的灯。自主传感器生产线的灯光彻夜未熄,工程师们在做最后的准备;海外的莱茵光子工厂里,技术团队正在加班加点调试设备,确保光子芯片按时量产。
张凡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生产基地的灯火,眼神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20天,将是最艰难的时刻——库存告急、订单压力、外部嘲讽、天命的阻挠,每一项都足以压垮一家普通公司。但奇点不是普通公司,他们有十年磨一剑的技术沉淀,有团结一心的核心团队,更有绝不妥协的信念。
“天命,你们以为釜底抽薪就能打垮我们?”张凡轻声说,眼底闪过一丝锐利,“你们错了。这场供应链封锁,只会让我们更快地实现自主可控,更快地摆脱对西方的依赖。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发现,你们亲手造就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一场围绕自主供应链的生死竞速,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而张凡心里清楚,真正的反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