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22章 权柄初握,家国千钧

第122章 权柄初握,家国千钧(2/2)

目录

西域方略既定,杜丰心中却仍有一事牵挂。他正欲寻机向肃宗请示另一件私事,却见一名内侍匆匆入殿,在程元振耳边低语几句。程元振脸色微变,快步走到御前,低声道:“陛下,宫外有二人,自称是杜司徒家仆,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言及……言及杜工部(杜甫)消息。”

杜丰闻言,心头猛地一跳,再也顾不得礼仪,急切地望向肃宗。

肃宗见状,叹了口气,摆了摆手:“既是杜爱卿家事,又关乎杜工部,便准他们入宫禀报吧。”

片刻后,那两名被杜丰派往蜀中和陇右寻访杜甫下落的亲随,风尘仆仆、神色悲戚地步入殿中,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未语泪先流。

“司徒!属下……属下等找到先生了!”前往陇右的亲随哽咽道。

“先生在何处?身体可好?”杜丰急问,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

“先生……先生他……”亲随泣不成声,“属下等在秦州一处山寺找到先生时,先生已病骨支离,困顿不堪……虽得寺中僧人接济,然缺医少药,加之忧心国事,悲悯黎元,病势沉疴……属下等欲接先生来京,然先生执意不肯,只言‘国事维艰,岂可因老病之身再累丰儿’……就在半月前……先生他……他已于秦州那个名为‘同谷’的偏僻小县,溘然长逝了!”

如同晴天霹雳!杜丰只觉得眼前一黑,身形晃了晃,几乎站立不住。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父亲在贫病交加中客死异乡的噩耗,那巨大的悲痛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仍如潮水般瞬间将他淹没。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肃宗、太子及众臣皆面露戚容。诗圣杜甫之名,天下皆知,其一生忧国忧民,诗篇泣鬼神,结局竟如此凄凉,令人扼腕。

杜丰强行稳住心神,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渗出血迹。他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虽含悲怆,却已恢复了清明与坚毅。

他整理衣冠,向着西方——父亲逝去的方向,郑重地三叩首。然后转身,对肃宗嘶哑着声音道:“陛下,臣父……已去。臣恳请陛下,容臣暂卸公务,前往秦州,迎回父柩,料理后事。”

肃宗动容,连忙道:“杜爱卿节哀!杜工部乃国之瑰宝,不幸仙逝,朕心亦痛!准卿所请!朕即刻下诏,追赠杜工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赐帛五百匹,由沿途州县协助卿迎奉灵柩归乡安葬!朝中之事,卿可暂交苗相,待事了之后,再行赴河西之任!”

“臣……谢陛下隆恩!”杜丰再次叩首,声音哽咽。

退朝之后,杜丰回到赐第,屏退左右,独自一人立于庭院之中。夜空寂寥,寒星点点。巨大的悲痛如同冰冷的潮水,反复冲刷着他的心脏。他想起父亲那清癯的面容,那忧患的诗句,那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不改的赤子之心……

“父亲……”他低声呼唤,两行热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滑落。

家国天下,忠孝难全。他挽救了帝国的倾颓,却未能守护至亲的晚年。这或许便是命运给予他这“穿越者”最深刻的讽刺与考验。

然而,他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时间沉溺于悲伤。西域的战火未熄,朝廷的重任在肩,父亲的遗志——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尚未实现。

他擦干眼泪,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深邃。

他必须去接父亲回家,让他魂归故里。然后,他将带着这份刻骨的悲痛与未尽的责任,再次踏上征途,去完成那未竟的事业,去守护这片父亲深爱着的、疮痍满目却又孕育着无限希望的土地。

权柄在手,亦意味着千钧重担。前路,依旧漫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