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星火长安,砥柱新篇(2/2)
“还有,”杜丰的手指在舆图上划过一条弧线,连接蜀中与灵武、河东,“柳明澜在灵武建立的渠道不能断,反而要加强。‘蜀江纸’和我们的军械外销,不仅是获利手段,更是维系与各方关系、展示我们实力的纽带。告诉她,可以适当让利,甚至无偿支援一部分给郭子仪、李光弼两位元帅的部队,但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来自蜀中,来自我杜丰。”
这是阳谋,用实实在在的援助,来换取政治上的支持和军事上的盟友。柳明澜在灵武金殿上的出色表现,已经为杜丰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和一定的政治空间,现在需要的是将这种声望和空间,转化为更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苏瑾心领神会:“明澜娘子手段高超,此事交给她,必能办得妥当。另外,关于‘蜀江钱票’的推广,近日已在剑南道境内主要州府铺开,商贾反响热烈,流通渐广。是否考虑,下一步通过兴业社的商路,尝试向山南西道乃至荆襄地区渗透?”
杜丰赞许地点点头:“可。但需谨慎,步子不能太大。货币之事,关乎民生根本,信誉积累不易,毁坏却只在旦夕。告诉明澜,稳扎稳打,先在与我们贸易密切的商人圈子内建立信用。”
主臣二人就在这深夜的书房中,对着舆图,将一项项关乎未来发展的军政要务细细梳理、决策。从新军的训练到民生的安抚,从对外情报的刺探到内部经济的循环,杜丰的头脑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统筹全局。
直到东方既白,晨光熹微透过窗棂,苏瑾才告退离去,脸上带着疲惫,更带着一种参与创造历史的兴奋与凝重。
杜丰独自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冷的晨风涌入,让他精神一振。成都的清晨,已有炊烟袅袅升起,街市间开始传来隐约的人声,一片安定祥和的景象。这与父亲信中描述的长安,简直是两个世界。
“父亲,再坚持些时日。”杜丰望着北方,低声自语,“儿已非吴下阿蒙。这蜀中的基业,这麾下的忠勇之士,便是将来克复两京、迎您团聚的资本。史思明、安庆绪……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你们的末日,不会太远了。”
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第七十章结束时的“龙跃于渊”,并非一句空话。他知道,自己和他所缔造的这股力量,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草创时期,即将进入一个更为波澜壮阔,也必然更加腥风血雨的新阶段。
“报——”一声急促的通报声在院外响起。
一名“察事司”的属下快步走来,呈上一封密封的铜管:“主公,北疆张顺将军,‘纸鸢’急讯!”
杜丰心中一凛,迅速接过,验看火漆无误后,掰开铜管,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蜀江纸”。上面是张顺用密码写就的密报,经由亲信译出后,内容令杜丰瞳孔微缩。
情报显示,史思明因太原失利、勾结回纥受阻,恼羞成怒,正在范阳大肆征兵,囤积粮草,其动向诡异,似有放弃与郭子仪部在河北纠缠,转而西进,意图与盘踞长安的安庆绪部汇合,集中力量猛攻灵武的迹象!同时,回纥方面,葛勒可汗虽暂缓出兵,但其王子叶护亲自率领的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已以“商队护卫”为名,抵达朔方边境,动向不明。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杜丰攥紧了手中的纸条,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也好,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好用尔等的头颅,铸就我‘大唐砥柱’之不世功业!”
他转身,走向那张巨大的舆图,新的风暴已然在地平线上凝聚,而他也必须落下新的棋子。就在这黎明将至的晨曦中,开启了又一段波澜诡谲、铁血交织的乱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