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平衡的艺术(2/2)
李杰接过麻布包,打开一角,里面的硝石晶体泛着青白色的光泽,透着冰凉的寒气。他捏起一块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杂味,确实是上等货色。“很好,送到库房分类存放,记得与硫磺隔开三丈远。”
“是。”小吏应着,又压低声音道,“大人,外面都在传,宸妃娘娘被禁足后,魏王府的人在四处活动,说要彻查香行旧案呢。”
李杰头也没抬,将硝石放进陶碗:“与咱们无关的事,少打听。”
小吏讪讪地退了出去。李杰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泰这是想趁机落井下石,把武媚娘彻底踩下去。可惜啊,他太小看李世民的心思了,也太小看武媚娘的手段了。
他拿起调好的火药,装进一个陶制的药罐,用黏土封了口,只留下一根引信。这是今天的最后一次试验,若是成功,就能确定稳定的配比。
走到新械坊后院,那里早就清理出一片空地,四周用木栏围着,地上铺着厚厚的沙土。李杰将药罐放在空地中央,点燃引信,看着火星“滋滋”地燃烧,连忙退到十步开外。
“轰隆——”一声闷响,比上次的爆炸声小了些,却更沉稳。沙土被掀起一人多高,形成一个小小的蘑菇云,空气中弥漫开浓烈的硝烟味。
“成了!”李杰眼睛一亮,快步走上前。地上被炸出一个半尺深的坑,边缘整齐,没有飞溅的碎石——这说明火药的威力得到了有效控制,既能开山裂石,又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及。
他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焦黑的泥土,放在鼻尖闻了闻。硝烟味中带着淡淡的硫磺气息,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下一步,该试试做炮弹了。”
回到新械坊时,老张又送来了一叠文书,都是各州县呈报的农具改良反馈。李杰翻看着,看到上面写着“贞观犁使亩产增两成”“新式水车节省三成人力”之类的话,嘴角忍不住上扬。
这些才是他真正在意的东西。权力斗争再激烈,终究是过眼云烟;只有实实在在的技术进步,才能真正改变这个时代。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棂,将新械坊染成一片暖色。李杰收拾好东西,锁上房门,沿着石板路往住处走去。路过司农寺的菜园时,看到几个杂役正在用他改良的锄头除草,动作轻快,效率比以前高了不少。
“李大人!”杂役们纷纷打招呼,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
李杰笑着点头回应。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或许不能像权力斗争那样立竿见影,却能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大唐的肌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稳固。
夜色渐浓,司农寺的灯笼次第亮起,像一颗颗温暖的星辰。李杰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皇宫的方向,那里灯火通明,想必李世民还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权衡着朝堂的利弊。
他拿起桌上的甘油瓶,对着灯光看了看。透明的液体里,仿佛映出了大唐的未来——有轰鸣的火炮守卫边疆,有先进的农具耕耘田野,有便捷的交通连接四方,有富足的百姓安居乐业。
“路还长着呢。”李杰喃喃自语,将甘油瓶收好。
无论御书房里的权衡多么复杂,无论朝堂上的博弈多么激烈,他都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火药、外科手术、远洋舰、蒸汽机……这些来自未来的技术,将是他送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洒在司农寺的庭院里,也洒在李杰坚定的脸庞上。这场无声的博弈还在继续,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握住了最有力的棋子。
硫磺粉研磨的“沙沙”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像一首永不停歇的歌谣,吟唱着一个穿越者改变历史的决心。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