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反恋爱脑系统之尹静琬16(1/2)
许建璋带回的消息很快得到了多方印证,“战时物资统制委员会”权力不小,且背景复杂,各方势力掺杂其中,行事风格强硬,不少商家的货物被以各种理由扣押、征用,甚至直接充公,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这对尹静琬的救国物资运输线构成了直接威胁。许多关键物资,如制造磺胺所需的特定化工原料、无线电零件、甚至是一些伪装成普通货物的金属材料,都在严查之列。
“硬闯肯定不行。”书房内,尹静琬对着地图上武汉这个关键的枢纽节点,眉头微蹙,“必须找到新的通道,或者……设法绕过这个委员会的控制。”
许建璋坐在一旁,面前摊着厚厚的航运线路图和往来账册。他如今对静琬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心知肚明,虽不清楚全部细节,但那份同舟共济的责任感让他竭尽全力。“我已让人仔细研究了委员会的检查站设置和巡查规律。他们主要把控几大码头和陆路要冲。或许,我们可以考虑走一些更偏僻的内河支流,虽然航程会长,河道情况也复杂,但胜在隐蔽。只是,需要找到绝对可靠的当地向导和接应点。”
“这是个思路。”尹静琬点头,“还有,能否利用一些外国洋行的货轮?他们的货物,委员会检查起来通常会客气一些。”
“我已尝试联系了几家与我们有合作、且背景较硬的洋行,”许建璋接口道,“但费用高昂,且他们对于运送一些‘敏感’物品,也颇为谨慎,需要时间周旋。”
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商讨着对策。尹静琬发现,许建璋在具体实务操作上,确实有其独到的细致和灵活。他提出的利用多条小船分批转运、在非主要码头夜间装卸、甚至借用某些地方宗族势力掩护等想法,都颇具可行性。
“另外,”许建璋压低了声音,“我打听到,这个委员会里一位负责核查文件的副科长,似乎……颇为贪财。或许,可以从这方面想想办法,并非要行贿通关,但若能使其在核查时‘高抬贵手’,或提前得知检查重点,我们便能省去许多麻烦。”
尹静琬沉吟片刻。与虎谋皮,风险不小,但若能以最小代价换取通道畅通,也值得一试。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和确保自身安全。“此事需极其谨慎,人选和方式都要反复斟酌,绝不能留下任何把柄。建璋,此事由你全权斟酌,务必小心。”
“我明白。”许建璋郑重点头,感受到妻子交付的重任,心中既紧张又有一股被信任的暖流涌动。
就在他们积极应对武汉困局之时,城郊工坊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在稳定电力供应下,经过技术人员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磺胺的产量终于实现了预期目标的小规模量产,纯度也稳定在较高水平。同时,利用系统提供的“初级金属冶炼工艺优化方案”,工坊对废旧金属的回收熔炼和初步加工效率也提升了不少,虽然还造不出完整的枪械,但修复损坏武器和制造一些关键替换零件的能力大大增强。
尹静琬亲自去工坊验收了第一批规模化生产的磺胺。看着那些被仔细封装在棕色玻璃瓶中的白色粉末,她心中百感交集。这不仅仅是药品,更是无数前线将士活下去的希望,也是她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她立刻下令,将这批磺胺分作三部分:一部分通过新开辟的、绕开武汉的隐秘线路,紧急送往与“南天”合作的最前线部队;一部分作为“样板”和储备,存入系统空间和工坊密室;最后一部分,则拿出少量,由许建璋设法,通过那位“贪财”的副科长的关系,“合法”地申请到批文,作为普通西药,经由正常渠道发往几家由尹家控股或合作的医院和药房。此举既是为了掩人耳目,也是为后续可能的大规模“明面”流通探路,更是给那位副科长一点看得见的“甜头”,维系那条脆弱的关系。
处理完这些,尹静琬独自留在工坊的密室内,意识沉入系统。救国点数因磺胺的成功量产和新的物资渠道开拓而又有了一笔可观的进账。她看着“历史的回响”选项,心中思索着下一个目标。武汉的变故提醒她,后方的斗争同样残酷而复杂,许多志士并非牺牲在正面战场,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暗箭之下。
她回想起一些零星的、来自无线电监听和各方渠道的信息,似乎上海文化界近来气氛紧张,几位敢于发声的进步人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和威胁。
是否需要……再次出手?
就在这时,密室门外传来约定的暗号敲击声。是负责无线电监听的技师之一,他脸色凝重地递上一张刚刚抄收并破译的电文。
电文很短,来自上海的一个隐秘频率:
“‘海燕’被捕,情况危急,恐遭迅速转移。捕房内有他们的人。”
海燕……尹静琬迅速在记忆中搜索这个代号。是她!一位以笔为枪,在沪上报刊上连续发表犀利时评,猛烈抨击投降论调和日寇暴行的女作家!她曾读过她的文章,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是文化抗战的一面旗帜。
她果然出事了!而且敌人动作很快,意图明显是要将她迅速秘密处置!
武汉的暗礁尚未完全绕过,上海的惊涛又已掀起。
尹静琬握紧了手中的电文纸,眼神锐利如刀。
“海燕”被捕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尹静琬心头炸响。文化界的抗争,其意义不亚于前线厮杀,这位女作家的笔,能唤醒千万麻木的灵魂,她的安危,至关重要。敌人意图“迅速转移”,意味着留给营救的时间窗口极其短暂,可能只有十几个小时。
上海,不是乌池,更非闽浙山区。那里是远东谍都,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日伪特务、租界巡捕、青帮势力犬牙交错,行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尹静琬在上海的力量,主要依托尹家分号的商业网络和一些秘密发展的爱国职员,武力营救几乎不可能。
她立刻通过加密无线电,联系上海分号的负责人,也是她救国网络在上海的核心节点——周掌柜。指令简洁而明确:不惜一切代价,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关系,务必在“海燕”被转移出捕房前,查清她被关押的具体位置、看守情况,以及可能的转移路线和时间。同时,启用备用的紧急资金,准备用于可能的“特殊”打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