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富爸爸的逆袭密码 > 第399章 未来规划,持续发展(看爽文搜: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

第399章 未来规划,持续发展(看爽文搜:没有算力币拿什么记忆)(2/2)

目录

李思成突然笑出声,指着沙盘上的烟囱模型:“正好用来挂煤油灯!”他望着祠堂外的老槐树,枝头的新叶在月光下闪着光,“告诉他们,1982年的烟囱,能照亮未来的路。”

第二天一早,各地分校的筹备团队陆续出发。去东北的带着王伯准备的火炕图纸,去南方的背着马师傅做的插秧工具,去海外的行李箱里,都塞着本1982年的《中学生守则》。张扬的父亲开车送他们到村口,越野车的后备箱里,装着满满一车复刻版作业本。

“李总,这是我公司唯一不赚钱的投资。”他握着李思成的手,指腹摩挲着对方掌心的茧子,“但看到我儿子现在的样子,值了。”远处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1982年的课文在山谷里回荡,像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教育科研基金的第一笔拨款到位时,周明德带着年轻教师们在祠堂成立了“1982研究室”。墙上挂满了对比图:左边是晓聪当年的劳动记录,右边是现在孩子们的StE实验报告;上面贴着1982年的粮票,在地上敲出“笃笃”声,“1982年的智慧,能解现在的教育难题。”

国际合作的消息传开后,各国教育机构纷纷发来邀请函。东京的学校想引进榫卯课,巴黎的幼儿园希望学蒸窝窝头,纽约的中学甚至要复刻1982年的开学典礼。李思成在回信中只提了一个要求:“必须用真材实料,1982年的教育,容不得半点虚假。”

夕阳西下时,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晒谷场上放风筝。风筝是马师傅用1982年的报纸糊的,上面画着清平村的校舍,拖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写着“走向世界”。风一吹,风筝直上云霄,像颗会飞的种子,要把1982年的教育密码撒向更广阔的天地。

月光下,祠堂的煤油灯还亮着。李思成翻开那本厚厚的规划书,每一页都浸着1982年的汗水味。王伯端来碗玉米粥,粗瓷碗沿的豁口蹭到纸页上:“李总,当年晓聪说要让清平村的故事写进课本,现在看来,怕是要写进世界教育史了。”

李思成舀起一勺粥,热气模糊了眼镜:“这不是结束,是开始。”他望着窗外漫天的星斗,“1982年的星星,现在还亮着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分校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每个分校都严格遵循着保留1982年特色的原则,同时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东北分校的火炕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南方分校的水稻田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种植水稻的艰辛与快乐。

教育科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们通过研究,找到了更多1982年教育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的方法。他们把珠算与数学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拨弄算珠的过程中提高了数学能力;将劳动课与物理、化学知识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理解了课本上的理论。

国际合作也进展顺利。牛津大学的“1982年教育实验室”正式成立,煤油灯照亮了外国孩子们好奇的脸庞;哈佛大学邀请李思成去做演讲,分享1982年的教育经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纷纷表示要引进和学习。

李思成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他知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让分校遍布全国主要城市,让更多的孩子受益于这种穿越教育;加大教育科研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与更多的国际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让中国的1982年穿越教育理念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马师傅带着他的徒弟们,为各个分校制作了大量的木工教具,从简单的榫卯结构到复杂的机械模型,每一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也承载着1982年的工匠精神。赵兰芝和她的团队编写了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既保留了1982年的教育精华,又融入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

王婶则在全国各地的分校推广她的1982年特色美食,让孩子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她还收了很多徒弟,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们,让这种美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李思成站在清平村的最高处,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心里充满了感慨。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现在的全国布局,再到走向世界,“穿越育才中心”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1982年的教育精神,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

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也会不断出现,但李思成有信心,在1982年教育精神的指引下,“穿越育才中心”一定能持续发展,为更多的孩子带来希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月光下,清平村的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仿佛在为这个伟大的事业祝福。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