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灵甲七圣传 > 第26章 炎核导能

第26章 炎核导能(1/2)

目录

共生空间站的“炎脉技术研发中心”内,金属族、炎脉文明与联盟技术团队正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金属族工程师金锋带领团队完成“炎脉防护外壳”的最终测试,外壳采用灵脉合金与炎脉水晶多层复合结构,表面覆盖淡红色的炎脉纹路,在模拟℃炎脉环境中,防护强度仍稳定在19.0单位,远超预期;炎脉文明则与绿藤族合作,研发出“炎脉能量疏导系统”,该系统通过“炎脉导能晶管”吸收过剩能量,再由绿藤族的“共生能量转换器”将其转化为温和的灵脉能量,输送至周边星域。

“炎脉火山带的炎脉核心每30分钟爆发一次能量冲击,强度达20.0单位,远超之前探测的18.0单位,”炎脉文明使者炎烈调出最新探测数据,全息屏上显示着火山带的立体模型——无数暗红色的火山星体环绕着中心的炎脉核心,核心周围布满“熔岩能量流”,形成直径公里的“炎脉风暴区”,“我们的先遣队已在风暴区外围建立观测站,但仅能维持基础探测,无法靠近核心。”

灵墟补充解读古灵脉秘卷:“秘卷记载,炎脉核心是宇宙‘热能灵脉’的源头,若能量长期过剩,会引发‘炎脉大爆发’,波及周边10个星域;核心内部存在‘炎脉平衡阀’,只要激活平衡阀,就能自主调节能量输出,但平衡阀被‘熔岩结晶层’包裹,需用‘炎脉-地核混合能量’才能融化结晶层,且不能损伤平衡阀的精密结构。”

林风立即部署炎脉火山带任务:“组建‘炎脉疏导舰队’,由‘新域号’‘炎脉号’(炎脉文明主力舰)‘金属号’(金属族战舰)担任核心疏导舰,加装炎脉防护外壳与能量疏导系统;‘星核号’‘大地号’组成‘能量转化编队’,负责将疏导的炎脉能量转化为通用灵脉能量;‘光脉号’‘时空号’‘暗影号’组成‘防御编队’,抵御炎脉风暴与能量冲击;炎烈、金锋担任技术顾问,全程指导设备操作。”

2天后,炎脉疏导舰队从共生空间站启航——舰队沿跨星系能量通道行驶,途经炎脉文明布设的“炎脉能量缓冲站”,为防护外壳预充炎脉能量,增强耐高温性能;9天后,舰队抵达炎脉火山带外围——眼前的宇宙空间被暗红色的炎脉能量笼罩,无数熔岩碎片在空间中穿梭,探测仪显示,炎脉能量浓度达18.0单位,风暴区的能量冲击强度稳定在20.0单位,且仍在缓慢提升。

“突破炎脉风暴区”

舰队刚进入火山带外围,“炎脉号”的探测仪就发出警报:“10分钟后将迎来新一轮炎脉能量冲击!强度达20.5单位!”金锋立即下令:“所有战舰激活炎脉防护外壳!‘金属号’释放‘合金能量屏障’,与防护外壳形成双重防御!”

暗红色的炎脉防护外壳在战舰表面展开,纹路亮起淡红色光芒;“金属号”释放淡灰色的合金能量,在舰队外围形成球形屏障——双重防御的综合强度达21.0单位,足以抵御能量冲击。10分钟后,炎脉能量冲击如期而至,暗红色的能量波如同潮水般席卷舰队,防御系统表面泛起剧烈波纹,但强度始终稳定在19.5单位以上,未出现任何破损。

“风暴区内部的熔岩能量流速度达每秒800公里,普通导航会被干扰!”时曦启动时空定位仪,将炎脉核心的坐标输入导航系统,“‘时空号’释放‘时空稳定流’,在舰队前方开辟安全通道,避免与熔岩能量流正面碰撞。”

淡蓝色的时空能量在暗红色的风暴区中开辟出一条透明通道,舰队沿通道缓慢行驶——途中,无数熔岩碎片撞击在防护外壳上,发出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但外壳仅留下细微划痕,很快被预充的炎脉能量修复;当舰队行驶至风暴区中部时,探测仪突然显示,3条巨型熔岩能量流正从三个方向向舰队汇聚,形成“熔岩合围”之势。

“‘大地号’释放地核能量!制造‘地核引力场’,改变熔岩能量流方向!”雷擎(大地号指挥官)下令,淡棕色的地核能量在舰队周围形成引力场,巨型熔岩能量流的轨迹被逐渐偏移,绕过舰队向风暴区外侧扩散;“炎脉号”趁机释放“炎脉引导波”,将小型熔岩碎片引导至能量转化编队,由“星核号”吸收转化为星核能量,补充舰队能源。

舰队继续向核心方向行驶,经过3小时的艰难突破,终于抵达炎脉核心外围的“熔岩屏障区”——这里的炎脉能量浓度达19.0单位,核心周围环绕着厚度500公里的熔岩结晶层,结晶层表面释放的“熔岩能量束”每隔5分钟就会向四周喷射,形成密集的攻击网。

“熔岩屏障区的结晶层硬度达20.0单位,普通攻击无法穿透,”炎烈分析数据,“需用‘炎脉-地核混合能量炮’,以19.5单位的强度精准射击结晶层的‘薄弱点’——薄弱点是结晶层能量流动的缝隙,可通过探测能量波动找到。”

“融化熔岩结晶层”

“炎脉号”“大地号”组成“混合攻击编队”,炎烈启动“炎脉能量探测器”,寻找结晶层的薄弱点;探测器的暗红色能量波覆盖结晶层,表面的能量流动轨迹清晰显现,3处能量缝隙(薄弱点)呈三角形分布在结晶层表面,每处缝隙的能量强度仅为17.0单位。

“锁定薄弱点!‘炎脉号’释放炎脉能量,‘大地号’释放地核能量,同步发射混合能量炮!”炎烈下令,暗红色的炎脉能量与淡棕色的地核能量在炮口融合,形成双色能量束,精准击中第一处薄弱点——结晶层表面出现巨大的熔洞,暗红色的熔岩从熔洞涌出,但很快被能量炮的余热固化,形成稳定的“入口通道”。

就在攻击第二处薄弱点时,炎脉核心突然爆发强烈能量波动,新一轮能量冲击提前到来,强度达21.0单位;“防御编队”立即行动,“光脉号”释放光脉能量,在舰队前方形成“光脉缓冲层”,削弱冲击强度;“时空号”释放时空能量,将冲击的持续时间从10秒缩短至5秒;“暗影号”释放暗灵脉能量,吸收部分冲击能量,缓解防御压力。

顶住能量冲击后,混合攻击编队继续攻击剩余两处薄弱点——第二处薄弱点被击中后,结晶层出现大面积龟裂;第三处薄弱点被击中时,龟裂区域彻底崩塌,露出内部的炎脉核心——核心呈暗红色的球形,直径500公里,表面的“炎脉平衡阀”隐约可见,阀体外包裹着一层薄如蝉翼的“能量保护膜”,防止被熔岩损伤。

“平衡阀的保护膜强度达18.0单位,需用低强度炎脉能量融化,”金锋提醒,“‘炎脉号’释放‘柔化炎脉能量流’,强度控制在17.5单位,既能融化保护膜,又不会损伤平衡阀。”

暗红色的柔化能量流缓慢覆盖平衡阀,保护膜如同蜡油般逐渐融化,露出内部的精密结构——平衡阀呈六边形,表面布满淡红色的能量纹路,纹路的闪烁频率与炎脉核心的能量波动完全同步;探测仪显示,平衡阀当前处于“关闭状态”,需注入特定频率的炎脉能量才能激活。

“激活炎脉平衡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