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359章 法理

第359章 法理(2/2)

目录

“这是驱虎吞狼,还要虎自剪爪牙!”晋绥方面,也有人看穿了背后的凶险。

然而,冰冷的现实很快浇灭了愤怒的火焰。

首先,不出兵,就意味着在战后可能出现的巨大利益蛋糕分配中被彻底边缘化。

其次,柯明义体系对关键物资的控制已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没有他的“商业通道”,任何大规模境外行动都寸步难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国民政府,在兰州和延安无形的巨大压力下,

已经明确表态,将严格执行此项“准则”,

绝不会为任何未完成此套程序的境外军事行动背书,

一旦出事,将立即划清界限,甚至“依法”追究其“擅自行动、损害国家利益”的责任。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更为巨大的现实压力下,第一个吃螃蟹者出现了。

桂系率先动作。

李宗仁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果决与隐忍。

桂系控制的报纸上,赫然刊出了《中国青年救国党解散通告》,

一个与桂系血脉相连但始终处于半公开状态的政治组织。

紧接着,原桂系主力部队,悄然抹去了所有与旧政党有关的印记,

重新登记为“南洋广厦实业集团安保总队”(简称广厦安保)。

同时,一份措辞谦卑、责任撇清的《境外活动申请报告》和厚厚的附件,被送达重庆国民政府有关部门。

国民政府的批复来得很快,是一封格式化的公函:

“已收到贵组织报备文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对民间自发境外商务活动不予干涉,亦不承担由此产生之一切责任。

望贵组织恪守国际法,审慎行事。”

通篇没有一句认可,却等于默许了通道的打开。

广厦安保的旗帜,很快在“东山国际物流”的仓库前升起。

李宗仁以“集团最高顾问”的身份(而非军事指挥官),

开始与东山公司洽谈一笔数额巨大的“装备采购与后勤保障合同”。

有了桂系作为样板,其他势力再也无法犹豫。

滇系紧随其后,解散了相关政治组织,部队转型为“西南矿业开发同盟护卫兵团”。

晋绥的阎锡山动作更快,其部队摇身一变,成为“西北垦殖与贸易合作社武装运输大队”。

甚至一些川军残部和地方保安团,也纷纷效仿,

组建起各式各样的“商贸公司”、“救援队”,

拿着拼凑的家底,试图挤上这班开往域外的列车。

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奇观出现了:

在国民政府的官方档案里,中国境内不存在向海外派出的成建制军队。

但在现实中,一支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

只是名称变成了“安保”、“护卫”的庞大武装集团,

正拿着“商业合同”和“志愿申请”,源源不断地通过兰州体系构建的通道,

开赴东南亚、中亚,甚至更遥远的战线。

他们不再代表任何政党,不再背负国家的名义。

他们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拓殖”的梦想,或是为了“救援”的信念而战。

他们的胜利,荣耀归于自身;他们的失败,苦果自己吞咽。

在兰州的指挥部,柯明义看着一份份关于各路“民间组织”完成备案,开始动员的报告,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这场精密的法理切割,无声,却比任何一场战役都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