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差距与学习(2/2)
詹春兰扶着栏杆,任海风吹拂脸颊。五天的海上漂泊让她略显疲惫,但此刻内心充满激动,终于要靠岸了,人真的不能离开土地,这几天的水上行程,她的心始终悬着,没有一点脚踏实地的踏实感。
客船缓缓靠岸,几人随着人流下船,码头有海城食品厂的人前来迎接,詹春兰等人就站在一旁看着周副厂长社交,果然,能当领导的都不是一般人,这都在船上晃五天了,好不容易下船了,还要强打精神与人客套。
几人被安排到海城食品厂附近的招待所,詹春兰和肖秋林住一间,两人也没什么精力客套,洗漱之后就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一行人就来到海城食品厂,这个厂比江城糕点厂可大多了,估计有5个糕点厂大,产品也十分丰富:奶糖、水果糖、高粱饴、牛轧糖、蜂蜜、午餐肉、饼干、糕点……
几天下来,詹春兰笔记本上写满了笔记,相比于海城食品厂,江城糕点厂除了技术方面的硬差距,还有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就应该树立“品牌化”思维,海城食品厂将“大白兔”作为一个品牌来经营,通过稳定的质量、统一的包装和广泛的宣传,使其成为品质和信誉的保证。
江城食品厂当前的产品,还没有一个被人认可的品牌,只有产品没有品牌,米花糖、桃片糕、麻花没有设计有辨识度的商标和包装,没有一个江城以外其他地方的人认可的品牌名。
其次就是“标准化”生产,海城食品厂通过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流程,确保每一颗“大白兔”奶糖的口感和品质高度一致。
江城食品厂当前还处于依赖老师傅,产品的口感全靠老师傅的手,在后世倒是可以打出“手作”的名头来吸引顾客,但在这个时代,还是应该在尊重老师傅手艺的同时,开始尝试将关键工艺(如原料配比、烘烤时间温度)进行量化和标准化。这既能保证大批量生产时的质量稳定,也能降低对个别工匠的过度依赖,是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再就是要想办法“走出去”,突破地域限制。海城食品厂积极利用国家出口渠道,将产品推向海外,这不仅是创汇,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声望。
江城食品厂的产品即使不能直接出口,也可以思考如何让产品走出江城。例如,能否通过江、民、洪、林四城的供销网络,先覆盖整个西南市场?能否改进包装和保质期,使其更适合长途运输?这种“向外看”的视野至关重要。
最后就是要学会创新,适应时代变化。海城食品厂在传统糖果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新品类的奶糖,并不断开拓新的口味:原味、红豆、巧克力、酸奶等,后续如果再开发咖啡味、酒心味、坚果味等,应该又能创造一次新的风潮。
江城食品厂在坚守传统特色口味的同时,可以尝试微创新。当前的所有糕点都高度保持传统口味,这些糕点对于喜欢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当前因为是只有这些产品,大家都会尽最大可能选择新品,
每天晚上回到招待所詹春兰都会认真整理当天的学习心得。笔记本上的字迹工整而密集,记录着一个内地女工对现代化生产的全新认识。
\"小詹又在记录心得啊?\"同屋的肖秋林准备休息时,总见她伏案疾书,心底对眼前的小姑娘多了几分钦佩。之前看她一个刚进厂的小年轻,能够打败那么多工人得到出差学习的机会,她心里还有些不大服气,这几天看下来,她才知道,是自己狭隘了。
\"得把每天的收获记下来,我自己的记忆不大好,好多事情过会儿就忘了。\"詹春兰抬头笑笑,\"厂里那么多老师傅都等着我们带经验回去呢。\"
有时周副厂长也会来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翻看詹春兰的笔记时,他频频点头:\"这些管理经验确实比单纯的技术更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