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准备世界网络大会(1/1)
杨磊对於这个地下城市可谓是了如指掌,他早就悄悄地在三个核电厂里埋下了伏笔。这些手段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只等合適的时机被引爆。
当小日子的经济出现巨大变动时,杨磊便会毫不犹豫地启动他所留下的后手。到那时,这个耗费了他们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建造起来的地下城市,將会瞬间变得毫无用处。
此外,杨磊还偶然间得知了一个消息:小日子国一直在这个地下城市里秘密储存著纯水。至於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杨磊並不知晓,但他心里很清楚,只要是小日子想要的东西,破坏掉就对了。
於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杨磊派出了自己的一个分身,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小日子储存纯水的地方。这个分身动作迅速而精准,將那些原本被视为珍贵资源的纯水,全部掉包成了普通的纯净水。
而那些被替换掉的纯水呢它们早已成为了杨磊农场空间扩张的绝佳养料,滋养著这片属於他的小小天地。
完成了对小日子的这一系列安排后,杨磊感到如释重负。接下来,他只需耐心等待实验结果,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不过,对於杨磊和秦雪茹这样修为高深的人来说,两年时间不过是转瞬即逝。说不定在这两年里,两人自然而然地就会迎来新生命的降临呢。
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覆盖网络的城市的出现,自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他们对华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提出想要前来参观学习的请求。华夏官方在与杨磊进行深入商討之后,决定不拒绝这些国家的要求。於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在深圳举办一次全球性的科技网络大会。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响应。各国纷纷踊跃申请参加,展现出对这一盛会的高度期待。经过一番紧张的统计工作,最终確定的参会人员以及陪同人员的数量竟然超过了万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参会规模,杨磊与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后,决定在深圳建设一个超大型的会场。这个会场不仅要能够容纳眾多的参会者,还要具备多功能的使用价值。平时,它可以作为体育场馆,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或者作为演唱会场地,举办大型音乐活动,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然而,建设一个全新的大型场馆並非易事,即使深圳的工地上有许多杨磊设计的先进工程机械,也难以在短时间內完工。考虑到实际情况,杨磊和国家最终决定將这次大会的举办时间直接定在8个月后。
实际上,8个月的时间对於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一方面是为了给各方一个明確的时间节点,让大家有所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缓兵之计。如果到时候工程进度无法达到预期,大不了再將大会的时间往后顺延,以確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现在杨磊的计算机工厂24小时保持著生產,为了能够加快生產速度,杨磊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后世那种兼容性的方案。他深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因此决定直接在主板上进行集成设计。这种设计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封印一些扩展能力,但却能带来更高的稳定性。毕竟,对於电子產品来说,稳定性往往比扩展性更为重要。
当然,这样做也並非毫无弊端。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成本將会相对较高。然而,杨磊对此並不在意。在他的规划中,这些电子產品並非要让用户使用十年八年之久。如果国外无法追赶自己的技术,那么他计划每三年更新一次技术,实现一个新的台阶跨越。而如果有国外商品与之竞爭,他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更新换代的节奏。
目前,每天生產出来的计算机都会在第一时间被登记在册,然后由一辆辆军车迅速运往全国各地有需求的部门。可以说,这些计算机就如同及时雨一般,满足了各方的迫切需求。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时至今日,杨磊尚未见到任何实质性的收益。不过,幸运的是,国家对他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国家不仅为他的所有工厂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还实施了免税政策。如此一来,经过综合计算,杨磊实际上並未遭受亏损,只是利润相对微薄而已。
杨磊对此並不在意,因为在他目前的观念中,金钱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那么,他为何还要继续售卖產品呢原因很简单,他需要养活自己手下那已经超过数百万的工人及其家庭。
是的,现在的杨磊甚至无法准確统计出自己工人的具体数量。由於公司的扩张速度过快,每天都在不断地扩张,以至於他每天清晨一睁开眼睛,就不得不为了至少数百万人们的生计而努力工作。可以说,如今推动杨磊不断前行的,已不再是他个人的目標,而是身后那无数个依赖他的家庭。
说实话杨磊有点后悔把步子迈的这样大了,实在是太累了。要不是有眾多的从空间中出来的绝对忠诚的手下的帮忙杨磊早就撂摊子不干了。
他原本就是一个被懒的人,自己每天做做木雕楼楼媳妇不好吗简直是活受罪啊!
就是杨磊在懒,现在他也不能停下来。因为他要是停下来或者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有很多家庭失去生活来源他输不起。
杨磊旗下24小时不停生產的工厂还有一个,那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光线生產工厂。
目前华夏已经正式决定在全国开始大建设的同时布设光线网络了,所以每天生產出的光线也如计算机一样登记后连仓库都没必要进入就直接被军车拉走。
目前光线工厂也开始了第2第3工厂的基础建设,杨磊还直接把光线生產技术给了一份完整资料到华夏的有关部门。
因为杨磊知道自己的这几个工厂想满足全国覆盖网络那要的时间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