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给贾敬好好的上一堂经济课(1/2)
上次挥手屠灭了两家,若是再搞下去。
他们这些人,还真是没有什么路可走了。将会彻底成为贾琮眼中的肥猪。
想杀便杀。
直到上午,贾敬派官吏去请甄敷。
才让甄敷知道贾琮来金陵的真正原因。实际上,甄敷更不想见贾敬。
贾敬在金陵为官一年,把金陵折腾的大变样。
不但将官吏们变的油盐不进。
更是将自己的好名声,在百姓之间树立起来。
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反而成了为祸一方的大祸害。这算是个什么事儿。
他们也联合起来抵抗过。
可贾敬的强烈手腕,真不是他们这些小虾米能对付的了。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偏偏每次都要被贾敬拿捏。
最后他们只能齐心协力,出钱出力的,让贾敬升官。还是让他去京城当清官吧。
金陵这尊小庙,着实有些供不起。
他们这些世家,简直被贾敬拿捏的死死的。
本来以为就这样,便可相安无事。想不到,贾敬临走之前,又找甄敷。他真是快哭了。
你这人,不讲武德。
我们都已经出钱出力,让你升官。还打算让他们怎么样。
贾琮淡然一笑,道:“甄家主,这次过来真的不是为难你们。”“我只是想追回王子腾贪墨的军饷而已。”
眼前的甄敷还有用,贾琮可不想把他彻底弄到对立面。刚开始,贾敬找自己说明来意。
他还有些不相信,可现在经过贾琮的确认。甄敷终于相信。
看样子,他这次过来,真的只是为了军饷。
既然不是来对付他的,甄敷心中便有了配合的心思。能结交以为未来的国公,前途不可限量。
“冠军侯是打算让我给史家带个话?”“单凭冠军侯吩咐。”
甄敷客气的说道:
堂堂江南甄家的家主,实在被贾琮整的没脾气。暗地里的阴招也用过。
官场上的言官也买通过,奈何人家油盐不进。实在没办法。
为了自己能在江南继续经营下去,还是让他开开心心的离开这才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你帮我给史家史鼎带着话,就说陛下已经知道了那批军饷的下落。”“令他马上交出来,交由贾敬带回京城。”
贾琮低头思考一下,缓缓说道。
自己不出面,目前来说,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法。等到史家不识抬举,自己再出手,也不为过。
若是军饷交给敬大伯带回京城,也算是立了个小功。甄敷转头看了看贾敬,很明显是询问的意思。
贾敬也点了点头。
对于贾琮的处理,他还是很满意的。见到贾敬都同意,甄敷客气的回答。
“既然是冠军侯的话,明日一早,我便亲自去史家一趟。”
“相信以陛下的盛威,那保龄侯史,也会乖乖的将军饷交出来。”甄敷的表现,让贾琮很是满意。
若是都这么识趣,他这趟也不会这么累。早就去秦淮河畔逛一逛了。
三人又交谈几句,甄敷明里暗里,都在试探贾敬什么时候离开。竟然还信誓旦旦的说,这是金陵百姓的灾难。
若是敬老爷走了,他们这些人怎么办。
那副真情流露的语气,让旁边的牛耕差点笑出来。只能说,都是演员。
送走甄敷后,贾琮对着贾敬称赞。敬大伯,您这功夫也太厉害了。
“这可是江南甄家的家主,如此却变成小绵羊,若是被朝堂上的人知道,怕是会惊掉下巴贾敬锊了锊胡子,道:“琮哥儿,他不是怕你们,而是怕你我身后的皇权。”
“要知道,以前太上皇给他们撑腰时候,甄家可什么都不怕。”嘶!
贾敬的话,一针见血。直接分析出事情的本质。
若不是自己身后是皇帝龙瑾禅支持,怕是早被甄家联合其他,给撕成碎片。贾敬不愧是贾家的智囊。
看问题,总是能看透本质。
“不出意外,这次我回去,便会出任户部尚书,琮哥儿,有什么好的计策?”贾敬喝了杯茶,问道杂。
官场上的东西,他是了如指掌。可在户部,如何搞钱才是硬道理。若是不会搞钱,他早晚要被换掉。
前任户部尚书,便是被这样的理由换掉的。。
贾敬早就听说,这个侄子,对于金钱之类的周转。
有着特殊的天赋。
为官之道,贾敬异常精通。
本以为,这次回去,有机会去吏部。想不到,雍熙帝竟会让他去户部。听到敬大伯的话,贾琮也头疼不已。
喝了口茶,勉强平复了下心情,道:“敬大伯,你可知户部的才能不只是管理国库。”“而是管理整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最重要的要合理的运用国库中的钱财。”
“无外乎,开源节流。”
听到贾琮的话,贾敬点了点头。面前这个侄子说得对。
户部的指能,确实如此。
可现在谁都知道,整个乾朝,国库严重空虚。这可是非常棘手的事儿。
若是这件事情解决不了,他这个户部尚书,不过是个空架子。
“琮哥儿,国库的事儿,想必你应该知道,若是解决不了亏空,一样还是没办法。”贾琮低头思考,对于户部亏空的事儿。
他也是一直在考虑,可目前没有暂时的可用方法。
彻底解决亏空没有办法,但一些短暂度过难关的日子,总是有的。
“大伯,我记得前些日子黄河水患,两岸百姓无数人受灾,这件事儿因为户部拿不出赈灾的粮食,267一直在拖着。”
“估计你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这个。”贾敬点了点头,黄河水患的事儿。
都快把内阁首辅徐阶的头,都愁白了。可还是没找到一个好的方法。
若再这样下去,黄河两岸将再起争端。到时候内有灾民,外有匈奴。
这可不好办。
“不知琮哥儿有什么高见?”
“敬大伯,乾朝现在最有钱当然是那些世家大族。”
“而世家大族,多数在朝中有巨大的势力,这不能动,比如徐阁老的徐家,据说整个江北的土地都姓徐。”
“而再下一级,便是商贾,商贾唯利是图,只要给足他们利益,朝廷便是能从中得利。”贾琮的一番话,让贾敬摸不着头脑。
驱动商贾为朝廷办事?
要知道,太上皇事情便干过不少。
无非就是抄家商贾,给他们安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可最后造成的后果,便是整个京城都缺少日常生活用品。
更严重时期,皇宫中都缺少。
这也是商贾们联合起来,对皇权施压的后果。
虽说是士农工商。
商人排在最底下。
但他们负责的职能,可不仅仅是一买一卖,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他们真正的作用,而是让整个乾朝的商品流通起来。
西南的荔枝,经过商贾的特殊运输,便可来到京师。
江南的丝绸,经过商贾的运输,京城的贵人们,才有机会穿着华贵的衣服。太上皇用实际行动证明,杀鸡取卵的事情,不可做。
“琮哥儿,太上皇时期,抄家商贾的事儿,你应该听说。”贾敬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自己若真的这样做了。
可能会引起京城的第二次动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