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石三鸟(2/2)
只在地图上画出几处金银矿的位置,让人去挖,一挖一个准,也是神了。
比较大的,有雁门郡繁峙县内的义兴寨金矿,定襄郡灵丘刁泉银铜矿等。
军事方面,刘盛有整个并州的人口、钱粮为依托,已经今非昔比,能养更多的兵了。
收复并州的战斗中,俘虏了大量匈奴战马和白波军步卒,各种军资堆积如山,具备了扩军的条件。
刘盛将六支精锐骑兵,每支扩充到七千人,共四万两千骑,再多就养不起了;
步卒五大方营,每营扩充到七千人,共三万五千人;
三大特种营太烧钱,暂时没有扩编,依旧是每营三千人。
即便如此,汉盛军全军合计总兵力,也达到了惊人的八万六千人,可谓兵强马壮。
当然了,刘盛在飞速发展,其它诸侯也没闲着。
西边的董卓,近期在长安收拢残部,有凉州、司隶州两个大州托底,兵马合计20万,仍是大汉第一诸侯。
东北角的公孙瓒,靠田楷、刘备三兄弟卖命,已经击溃青州黄巾军,占据大部分青州。
连带幽州三郡的兵马,公孙瓒已佣兵十万,人数虽多,但战力参差不齐。
而且,这厮感觉自己又行了,天天研究怎么才能弄死刘虞,抢他地盘。
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兖州刘岱、徐州陶谦等几个正牌州牧,都在扩军,兵力都维持在五万以上,以佣兵自保。
袁绍除了占据冀州渤海郡以外,还把势力扩充到冀州清河郡、青州平原郡、兖州东郡、陈留等地。
有强大的家族财货托底,他也佣兵五万,成为横跨三州的大诸侯,把韩馥吓得够呛。
冀州牧韩馥虽然曾是袁家门生,却不想被袁绍吞并,到撕破脸的时候了。
他为了自保,也在扩充兵马,兵力维持在四万左右,弱了袁绍一头。
豫州牧孔由病入膏肓,手上只有三万兵马,还没有良将,两个儿子更是菜得每边,难堪大任,豫州形式不容乐观。
袁术趁机作大,除了大本营南阳郡外、还抢了豫州孔由的汝南、颍川二郡,兵力维持在三万左右。
其次就是幽州刺史刘虞,天天喊着扩军,却不见动静,老登穷得叮当响,拿什么扩军啊,兵力还是三万,一点没多。
照这架势下去,若是没有好大儿刘盛撑腰,他非被公孙瓒弄死不可。
扬州的刘繇更不能看,兵力不足两万,治下匪寇丛生,纷乱不断,统治岌岌可危。
这个时间段,曹操还是袁绍的小弟,抢了王匡的河内郡,兵力七千,天天盯着东郡桥瑁,二人必有一战。
刘备三兄弟跟原历史一样,在青州给公孙瓒打工呢,任平原令,征集了三千亲兵。
孙坚刚被黄祖射死,刘繇趁机占领丹阳郡,孙策等人回不去了。
孙策只好依附在袁术帐下,只有一千多父亲留下的亲兵。
其它诸侯都不能看了,维持老样子,没什么进步。
可以说,以现在刘盛的军力,在整个大汉内部,实力已经排到前三。
未来争夺天下,他是最有力的竞争人选,三造大汉不是梦。
当刘盛乐呵呵大刀阔斧,进行并州大发展的时候,天子圣旨突然送达,惊得孩子狂拍大腿。
这时他才知道,南匈奴使节,居然跳过自己这个当事人,直接去找了大汉朝廷帮忙,真是鸡贼得一批。
本来他还想狠狠宰匈奴人一刀,钱财得要,俘虏却不能放,王者四件套也不会给,不能让南匈奴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甚者,刘盛都有继续北上,彻底灭掉南匈奴的想法。
但事情出了意外,匈奴使者往长安这么一跑,全乱套了,居然向大汉称臣纳贡,真是不要个逼脸。
朝廷突然插手,使得刘盛耍无赖,坑南匈奴钱财的计划,全都泡汤。
荀彧一脸气愤:“小主,我们和董卓历来不和,长安绝对去不得,去了你就回不来了!”
贾诩也是如此:“朝廷为了虚名,肯定不顾我汉盛军利益,会跟匈奴人妥协。
再加上诸多礼法约束,我们还怎么痛快得讹诈南匈奴?
即便最终能得些赔偿,也不会太多!”
孙瑾更是直接,当着传旨太监的面,一脚踢飞圣旨。
“呸,朝廷什么情况,你们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我们讨虏将军府不花朝廷一分钱,天子也不用拿圣旨来约束我们。
狗太监你赶紧滚回去,跟董卓说,我家小主不去,看他们能怎样?”
传旨太监被吓了一跳,还以为这伙子要造反,连圣旨都敢亵渎,转身就要跑。
刘盛见事情要坏,抬起小脚猛踩孙瑾脚指头:“狗贼,你不想活,不要连累小主我啊!
我可是大汉忠臣,莫要坏我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