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大唐:从玄武门到星辰大海 > 第427章 御史大夫、敲打揣摩!

第427章 御史大夫、敲打揣摩!(1/2)

目录

新的英雄?

学院?

李元吉意念一动,当即就看了过去,瞬间就看见长安城内的学院外面,一名身材高大挺拔的中年文士矗立,一身黑色的袍服在身,面容严肃至极,仅仅只是看一眼就知道是不好打交道的人。

【英雄单位】

姓名:文翰

生命值:100

攻击力:1

护甲:0

盾牌:0

射程:0

特殊能力:统御、明察、治国、慎独。

李元吉眼底浮现出意外,但随即就变成了浓浓的喜悦。

人才。

这竟然是一个跟李忠一样的内政型人才。

虽然李元吉听到是从学院里面走出来的英雄之后,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但仍为这一新出现的英雄单位所欣喜。

慎独是性格。

统御、明察、治国是能力,而且还是三个都特殊的能力。

统御是组织能力。

明察是辨别能力。

治国是政治能力。

三者层层递进,相辅相成。

爽!

真正是瞌睡来了送枕头。

大唐接下来要快速发展,御史台维持朝廷威仪,整顿官场吏治,保持朝廷上下的有序和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系统学士能够铁面无私,但是却缺乏决断力,太过于死板,不能自主决断。

所以,很多事情还是要留给他来处理。

这也是御史台那么久了,直到现在他巡视天下才开始行动,就是因为一直在等他来做处理。

一般的御史大夫,出身世家的御史大夫,肯定做不到真正的铁面无私。

李元吉也不希望这里面有世家之人掌握御史台的最高权力,所以他一直都在思索合适的御史大夫的人选。

原本他还有意让魏征来出任御史大夫,只是暂时没有彻底下定决心。

现如今。

他不用再想了。

没有人能够比系统英雄单位更合适,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文翰更合适。

明察。

这强大的辨别能力,绝对是掌控御史台的最佳人员。

“文翰。”

李元吉通过系统之力,瞬间连接了文翰。

“臣,在。”铿锵有力的话语声在李元吉的耳畔响起,像是磨刀石刮过锋刃一般锐利。

“从今日开始,你就是大唐御史大夫,替朕监察天下。”

“臣,明白。”文翰一脸严肃的应诺,脸上没有丝毫多余的表情。

看起来还是一个比较严肃古板的人,倒也符合他那个慎独的性格。

李元吉的心中瞬间就对文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系统的英雄单位都绝对忠诚于他,但却不代表所有人都是千人一面,他们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

矛威稳重、张功勇猛、郑远酷烈、马成狂傲、李忠忠厚、蒙冲沉稳。

如今要再加上一个慎独的文翰。

哈!

李元吉一时间忍不住笑了出来。

“陛下,若是没有其他的吩咐,臣就开始行使御史大夫的职权。”

“好。你且去吧。”

李元吉直接了当的说道,丝毫不怀疑文翰的能力,也不会有人质疑文翰的身份。

御史台内外尽皆系统学士充当的御史、御使,只要他们听从文翰的命令,其余人绝对没有半分的质疑,也没有人敢质疑。

哪怕是三省之长的王扬等人也不例外。

呼!

李元吉吐出一口气,心情顿时感觉更好了,以后御史台这一块就完全丢给文翰,他只需要知晓结果就是。

不过。

在这之前,文翰出任御史大夫一事,还需要通知王扬、裴寂、萧瑀三个人一声。

他们三个人毕竟是三省之长,其他人无所谓,他们有权利知晓。

当即,李元吉就转头对着左右侍从吩咐道:“去告知王扬、裴寂、萧瑀三人,从今日起,文翰就任御史大夫,全权掌管御史台一应事宜。”

“是,明白。”左右侍从应诺一声,旋即就去后方传旨。

这时,皇后杨氏从后室走了出来,扫了一眼领命而去的侍从,说道:“御史大夫所用何人,皆乃陛下一言而定,特意安排人前去告知三省,必有用意。”

她听不到李元吉在内心之中跟文翰的对话,仅仅只是听清楚方才李元吉吩咐侍从前去通知裴寂三人的话语。

以她对李元吉的了解,顿时就察觉出了其中的微妙之处。

“就看他们如何看了。”李元吉淡淡一笑,他让侍从去通知三人,自然不仅仅只是为了照顾三个人身为三省之长的脸面,其中的深意那就只能是任由他们三个自己揣摩了。

毕竟,他们三个做了什么,只有他们三个自己心里最清楚。

“玲儿几个如何了?”李元吉不愿意多说,转而岔开了话题。

皇后杨氏当即说道:“从昆仑山口处下来,一路多有些困顿,倒没有其他的事情,只是有些嗜睡。御医也都看过了,一切都好。”

“没事就好。”

李元吉心中猜测多半是高原缺氧造成的,毕竟他们一直都生活在关中平原,对吐蕃这里的气候和海拔多少有些不适应。

“若是他们实在不舒服,也不必勉强,你安排人带着他们返回关中就是。”

“是,妾会看着他们的。”

“你也要多注意。”

“妾从不是逞强之人。”皇后杨氏恬静的笑了笑,捋着鬓角的发丝,继续说道:“这一路走来,妾总感觉身子骨好像比往昔强健了许多。”

李元吉知晓其中的缘由,香火之力或多或少灌输到了她的身上,被动的增强了她的体质。

甚至。

李元吉怀疑,更多的缘故是因为杨氏肚子里面的孩子。

那个孩子可能才是真正吸收香火之力的源头,杨氏仅仅只是起了一个‘过滤器’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