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以贪治明 > 第104章 参劾建昌侯

第104章 参劾建昌侯(2/2)

目录

这种与朝中所有人的利益都无直接关联的参劾,根本不值得有人为此大动干戈。

而同样是这个事,李斌的言论就很是杀人诛心了。其奏疏中言:

【臣伏思,建昌侯身为国戚,官拜都督同知,当知朝廷法度、体念黎元疾苦。然其为何于小民赴告县衙之时,刻期而至?非仗恃戚畹之尊,安能预闻县衙细务至此?又为何敢以勋臣之身,于县衙重地掳掠待讯之民?非蔑视有司司法,安敢在王章所布之地,行强盗之实?更可骇者,县衙乃朝廷命官理民之所,表天子威权。该侯为何敢纵仆冲击、视同私宅?此非独欺凌百姓,实乃践踏朝廷官衙之体,挑战天子法度之尊!】

一连五个反问,堪称是刀刀往建昌侯的心窝子上扎。最狠的是,杨廷和知道嘉靖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种只提问,却不给答案的说法,完全就是在引导嘉靖自己想出答案。而嘉靖这种聪明人,往往又会对自己想出的答案,坚信不疑。

前两问的答案,直指建昌侯与宛平县衙内的人有勾连;后三问的答案,更是就差将“你这皇帝怎么当的?能让建昌侯飘成这个B样?完全不给你皇帝面子了都”的唾骂,一口呸在嘉靖脸上。

就这样一份奏疏,如果让它被嘉靖看到。

李斌这个在嘉靖面前赛脸的家伙,会不会倒霉不知道。但建昌侯,肯定会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嘉靖的心里。

更加要命的是,按流程、按道理来说,只有票拟权的内阁,是无权截留朝臣奏疏的。要是这会,他们强行截下这份奏疏,这势必会给他们留下致命的隐患。

别看如今,因“大礼议”问题,这相权和皇权斗得很凶。但哪怕是他们失败了,只要皇帝还需要“相”的辅佐,他们这些“老相”都难有性命之忧。

可若在此时,主动递上一个在量刑上,下起“蒙蔽圣听”、上到“奸党乱政”的罪名、把柄给皇帝。

那么,一旦斗争失败,他们的脑袋能不能保住,可就全凭皇帝心意了。

良久的沉默后,内阁中相对“小透明”些的费宏。这位除了主编《武宗实录》外,多是在内阁中,人云亦云的阁老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杨阁老,务必审慎。”

能做到内阁大臣的人,谁都不傻。甚至各自的立场,也几乎是明牌的状态。

杨廷和想保建昌侯吗?

如果只论个人立场,杨廷和巴不得这种猪队友早死早超生。

但在愈发激烈的“大礼议”中,张太后的支持,又是他杨廷和不舍割让的重要助力。

在逼迫嘉靖帝认怂这件事上,双方有着高度一致的政治利益。

张太后需要嘉靖认孝宗为父,这样,她这位孝宗的皇后才能合理合法的再当一朝皇太后;

文官们也需要嘉靖认孝宗为父,因为这代表着,嘉靖服从了文官集团利用儒家礼法编撰出的一套,他们更为熟悉的政治游戏规则。

所以,论所在阶级的立场,杨廷和就是不想保建昌侯,他也必须保。

但这种因共同利益而形成的捆绑,又远到不了能够令人,甘愿舍己为人的地步。到底是先顾自身安危,不去挑动皇帝的神经;还是孤注一掷地押宝嘉靖能够低头?

这是令阁老们犹豫的根本原因。

同样,费宏的发言,亦表明着他的态度:

费宏不愿冒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