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以贪治明 > 第81章 户房洪书办的表态

第81章 户房洪书办的表态(1/2)

目录

在如大明这样的封建农业国,田赋丁税历来都是国家正税,亦是国家财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在明代,田赋的征收又分为“夏税”和“秋粮”两种。

夏税,征的是冬季种下的冬小麦,去年全年共征四百六十二万五千八百四十三石;

秋粮,则征的是春季种下的稻米,去年全年共征二千二百二十万二千三百七十四石。

从户部去年岁册的征税记录上,这两组差距达到了足近五倍的数据中,就不难发现:“秋粮”,才是真正的官府收入大头。

若将宛平年入田赋的2040两代入这一比例,这就意味着宛平在七、八月,哪怕是能如期如数地征全夏税。其总额不过三百多两,就是再加上50%的粮耗,至多500两。

这一数字,连李斌这个月花费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并且,年初北地大旱,哪怕宛平受灾不算严重,但想要收足正常年景的数量...

不能说不可能,但绝对会比平时更加费劲。

不然的话,洪书办也不会提前预备县衙民壮出城催收的补助款,或者叫...提成?

民众是淳朴的,但同样也是狡诈的。

尤其是在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老农,能偷藏点粮食,他肯定会藏;能少交点税,他肯定会少交,甚至躲着不交...

任何单纯地,脸谱化的觉得所有黔首都很老实,都会积极配合衙门公务的官儿,迟早都会被这些黔首“教做人”。

所以,500两的理论收入,在做财政预算计划的时候,往往还得再打个八折,扣去给催收民壮的补贴、减去那些实在找不到、收不上的税。

最后实际上的入账,能有400两,李斌都得去城隍庙点上两柱高香,感谢土地保佑...

“唉,老洪啊,你先起来吧。有什么事,好好说,慢慢说。”

“如今你要请辞这户房书办,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钱粮吗?可是担心本官花费过甚,到了秋月,衙门无银无粮,到时上下沸腾。为平息众怒,本官拿你开刀?”

“下吏不敢,大老爷宅心仁厚,断不是那过河拆桥、是非不分之人。”

李斌悠然的叹气声,吓得洪明诚连忙叩首磕头,连连发誓自己绝对不敢这么想上官。

可实际上呢?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处理一个“背锅侠”,永远都比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要容易得多。

莫说是在这官吏之分,如隔天堑的明代。只要是有官僚存在的地方,一直并将永远都会存在“背锅侠”这一角色。

身为宛平县衙里的老吏,洪明诚能混到户房书办的位置。靠的是什么?谨慎!

但凡他有当这“背锅侠”的可能,都要尽力推开:

“然下吏实在是才疏学浅,无法为我宛平开源增收。实在无颜再窃居这户房书办之位,恳求大老爷,另选贤能。”

“贤能,本官看洪书办就很贤能嘛。如此多的账目,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能条理清晰地给本官列出来,并建言本官务必要节省开支...如此人镜,本官可不舍得洪书办就此离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