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变量、代码与未命名的心跳(2/2)
---
与此同时,三教西侧阳光充足的休息区。封瑶和林轩的讨论正进入白热化。
林轩确实做了远超普通课堂要求的准备,他带来的几个关于算法耦合的推导思路角度刁钻新颖,甚至触及了封瑶之前因知识边界限制而未曾深入探索的一个应用层面。封瑶不得不集中全部精力,调动起从徐卓远那里潜移默化习得的、近乎严苛的逻辑分析能力,并结合自己重生后更加扎实的知识储备与偶尔闪现的、来自前世经验的“直觉”,才能跟上对方的节奏,并适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你这个通过引入随机扰动来跳出局部最优的转换思路很巧妙,”封瑶指着林轩铺在桌上的草稿纸某一处,眉头微蹙,“但如果考虑到实际工业数据采集中的延迟效应和非均匀采样,这里引入的扰动可能会被放大,是否需要一个自适应衰减因子来平衡探索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林轩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没错!我光顾着理论上的收敛性,忽略了实际数据流的异步性和噪声特性!封瑶同学,你的基础非常扎实,而且对实际问题的直觉非常敏锐!”他的赞赏是纯粹学术性的,带着找到思维共鸣点的由衷喜悦。
封瑶笑了笑,没有居功:“只是平时……想得比较多,也多亏……”她顿了顿,将“阿远”两个字咽了回去,“多亏看过一些相关的案例研究。”她心里清楚,这份所谓的“直觉”里,有多少是源于徐卓远那些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准无比的知识点补充和思维训练,如同在她大脑里安装了一套高效的“外置逻辑处理器”。
讨论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双方都感觉思路被打开,收获颇丰。结束时,林轩主动提出,眼神清澈而坦诚:“下次如果我再有相关的想法,或者找到一些可能对你有启发的边缘交叉领域的论文,可以再和你讨论吗?感觉我们的研究方向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有很多可以交叉互补的地方。”
封瑶落落大方地点头,她对这种纯粹的、不掺杂其他目的的学术交流持开放态度:“当然可以,互相学习。”她对这位思维敏捷、态度诚恳且专注的学长观感不错,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她跳出徐卓远带来的思维定式,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离开休息区,封瑶看了看时间,脚步轻快地向图书馆走去——她和徐卓远约好在那里一起自习。她心里盘算着,要把今天和林轩讨论的收获,特别是那个关于衰减因子的想法,跟徐卓远分享一下,他一定能从更底层的数学逻辑和系统架构给出更深刻的剖析,甚至可能指出她没考虑到的地方。
当她走到图书馆那庄重的大门前时,恰好看到徐卓远从另一条林荫小道走来,步履稳定,似乎也是刚结束沙龙活动。
“阿远!”封瑶笑着迎了上去,午后的阳光在她发梢跳跃。
徐卓远停下脚步,目光落在她身上,快速扫描分析:“情绪状态:平稳偏积极(效率提升阈值以上)。认知活跃度:较高(近期存在深度思考)。生理指标:正常。外部关联:刚结束与林轩(信息学院,大四,学术能力B+)的学术讨论。”“讨论结束了?”他问,同时几乎是无意识地、根据内置的“活动后水分与能量补充”子程序,将手中拿着的一瓶未开封的、封瑶常喝的品牌矿泉水递给她——这是他路过便利店时,系统自动提示并执行的动作。
“嗯,刚结束。”封瑶接过水,自然地拧开喝了一口,清凉感驱散了一丝初夏的微热。然后她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述刚才与林轩讨论的内容,特别是那几个让她觉得眼前一亮的思路,以及自己关于衰减因子的提议。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系统同步记录并分析着她话语中的信息点,与他已有的庞大知识图谱进行比对、验证和更新。对于林轩提出的思路,他内部迅速生成了数条评价与优化建议;对于封瑶的衰减因子想法,他则标记为“具有实践洞察力,值得纳入模型修正考虑”。
当封瑶提到林轩约了下次再讨论时,徐卓远的系统内部依旧平静无波。“接触频率:适度,未超出正常学术交流范围。互动性质:纯学术,未检测到情感成分。对主体封瑶影响:正向(知识拓展,思维激发)。威胁等级评估:维持低水平。”他基于逻辑链条给出了清晰明确的判断。
然而,就在封瑶话音落下,他准备依据逻辑给出对讨论内容的技术性反馈的瞬间——他感到胸腔内部,靠近心脏的位置,传来一丝极其微弱、转瞬即逝的异样感。不是疼痛,不是物理性的不适,更像是一种……程序运行中遇到了一个无法识别、也无法归类的、格式异常的新型信号,导致了一个时钟周期都不到的运算紊乱和资源占用峰值。
这感觉太过陌生且迅速,系统甚至来不及捕捉并生成具体的错误日志条目,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未知内部状态瞬时波动,源头不明,已平息”的痕迹,以及核心温度监测记录中一个微不足道的0.01摄氏度的瞬时偏移。
他几不可察地微微蹙眉,这不在他的任何生理健康监测预警数据库或系统自检协议之内。
“怎么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了他这细微的表情变化,关切地问,清澈的眼眸里映照出他的样子。
徐卓远抬眼,对上她带着询问的目光。那个无法定义的波动已经消失,系统自检显示一切运行参数正常。他根据当前最合理的、基于已有知识的解释回答道:“无事。可能只是神经电流的轻微背景噪声,或瞬时性肌纤维微颤。”他试图用生理学术语来定义那未知的体验。
封瑶却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泛起一丝混合了了然与温柔的笑意,轻声说,像是对他,又像是自言自语:“是吗?也许……是别的什么呢?”她没有追问,只是伸出手,轻轻拉住了他衬衫的衣袖,一个自然而亲昵的动作,“走吧,我们去自习。我还有个关于随机过程的地方没太懂,要请教我的‘外置处理器’先生。”
她指尖的微温透过薄薄的棉质衬衫面料传来,触感清晰。徐卓远的目光在她拉住自己衣袖的手上停留了一瞬,然后移开,没有挣脱,也没有回应,只是依着她轻柔的力道,如同默认了一个新的牵引参数,一同迈步走进图书馆沉静的知识海洋。
系统依旧在平稳运行,忠实地记录着环境数据、更新着任务列表、优化着学习路径。但那个短暂出现的“未知波动”,如同投入绝对理性深潭的一颗微小石子,虽然未能立即激起可观测的涟漪,却已然悄然沉没,在逻辑与算法暂时无法触及的深处,埋下了一颗名为“疑问”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