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星火微光和新的涟漪(2/2)
徐卓远的目光再次回到林薇脸上,那双总是映照着代码和数据流的眼眸里,罕见地没有立刻给出基于逻辑的否定答案。他似乎在进行更深层次的利弊分析,评估这个事件的潜在影响、对方行为的持续可能性,以及最优处理方案。
就在这一瞬间,封瑶的心头掠过一丝极其微妙的异样感。并非嫉妒,也非对林薇本人的不满,更像是一种基于前世记忆和经验形成的直觉预警。林薇看向徐卓远的那种眼神,那种温柔执着背后隐藏的热度,让她感到一种熟悉的、属于前世的、看向这个专注而优秀的男性时会有的倾慕光芒。只是,眼前的林薇,似乎比前世的她更勇敢,也更懂得如何在不引起对方反感的情况下,不着痕迹地接近目标。
就在徐卓远薄唇微启,可能即将再次吐出某个基于逻辑分析的、不解风情的结论时,封瑶动了。她的脚步很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店主的热情而自然的笑容,走到了桌边。“是林薇学姐吧?久仰了。”她声音清脆,适时地插入了对话,“我拜读过你上学期发表在校刊上的那篇关于宋代婉约词审美流变的论文,分析得真的很精彩,尤其是对李清照后期词风中‘物是人非’意象的解读。”
她自然地站到徐卓远身侧,一个既不显疏远又隐隐带着同盟感的位置,目光扫过那个深蓝色的小盒子,笑道:“既然是学姐特意从家乡带来的心意,卓远,你就收下吧。‘甜憩’也欢迎学姐以后常来坐坐,尝尝我们新出的‘忆姜糖’,是苏雨的独家配方,味道很特别哦。”
她的话语温和得体,既表达了对林薇学识的欣赏(这有效缓解了对方的尴尬),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隐隐的主权宣示——她对徐卓远的称呼是亲密的“卓远”,并且自然地以“我们”来指代“甜憩”。她没有看徐卓远,但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原本集中在林薇身上进行分析的视线,此刻转移到了她的侧脸上。
林薇显然没想到封瑶会突然介入,而且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她看向封瑶,眼神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了然,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她很快调整好面部表情,对封瑶回以一个略显勉强的微笑:“你就是封瑶吧?‘甜憩’的联合店主,我也早听说了。你们的店在学校很有名,真的很温馨。”她的目光再次转向徐卓远,声音轻柔依旧:“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说完,她微微颔首,转身离开了“甜憩”,背影依旧温婉动人,却似乎比来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店内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只剩下舒缓的音乐声。
封瑶低下头,目光落在桌上那个深蓝色的小盒子上,然后又抬起眼,似笑非笑地看向徐卓远,语气带着明显的调侃:“徐大学神,行情不错嘛。才名远播,连文学院的才女都来专程道谢了。”
徐卓远没有理会她话语中那点戏谑的意味,他的注意力似乎还停留在刚才发生的、未能完全解析的社交事件上。他伸手拿起那个盒子,打开,里面是四块摆放整齐、晶莹剔透的桂花糕。他仔细看了看,然后转向封瑶,眼神里带着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求知欲,开始了他的逻辑分析:“根据行为模式分析,林薇同学的‘感谢’行为,其动机强度与事件本身——即我在图书馆协助她定位一份公开资料——的重要性不完全匹配,存在‘过度回馈’嫌疑。她的后续言行,包括坚持赠礼和提出‘庆祝认识’的表述,更符合社交数据库中‘意图建立或拉近非必要社交关系’的行为模式。封瑶,你刚才的介入,是基于对她这种潜在意图的判断,以及考虑到维护‘甜憩’现有核心社交圈稳定性与和谐度的需要吗?”
他的问题直接、尖锐,一如既往地轻易剥开了纷繁复杂的情感表象和社交伪装,直指其下的核心逻辑动机,让封瑶一时竟有些语塞。
封瑶看着他清澈见底却完全不谙世事的眼眸,忽然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的纵容。她重生归来,努力变得温柔坚定,学会主动表达和珍惜,是为了弥补前世的遗憾,守护所有她珍视的人与关系。而徐卓远,他依旧是他,那个活在数据与逻辑构建的纯净世界里的天才,从未改变。她无法改变他,也从未想过要改变他。她所要做的,是让他习惯她的存在,如同习惯呼吸的空气和维系生命的水分,成为他逻辑世界里一个不可或缺的、温暖的“常量”。
她没有直接回答他那个基于逻辑的分析性问题,而是伸手从盒子里拈起一块桂花糕,动作自然地递到徐卓远的嘴边。她的笑容狡黠而明亮,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亲和力:“来,先别分析动机了,尝尝看味道如何?正好可以让你分析一下它的具体成分,比如糖分含量、糯米粉的粘稠度,还有桂花香精是天然提取还是人工合成的?”
徐卓远看着她近在咫尺的笑脸,看着她眼底跳动的、比任何数据流都更鲜活灵动的光彩,微微怔住。他习惯性地想要向后微仰,拉开距离,以分析这个“近距离投喂”行为的非常规性和潜在风险(如细菌交换、社交距离突破等),但身体却像被某种无形的、更高优先级的指令锁定,没有做出后退动作。他迟疑了大约一秒,然后,就着封瑶的手,张口咬了一小口那块桂花糕。
甜糯温润的口感瞬间在舌尖化开,伴随着清淡而真实的桂花香气。
【观察记录:对象徐卓远,接收到来自封瑶的非常规亲密投喂行为。初始逻辑分析模块与情感反馈模块产生短暂冲突…冲突持续0.8秒。生理反馈数据监测:心率由基准62次\/分提升至65次\/分,呼吸频率微增。偏离基准线约+5%。味觉传感器传回详细数据:甜度等级评估为7.2(标准值0-10),粘度适中,咀嚼触感良好。香气成分初步分析为天然桂花提取物,概率87.4%。行为决策结果:暂未触发排斥反应程序。接受度…评定为‘可接受’,待后续更多数据样本进行进一步评估校准。】
他慢慢地咀嚼着,然后看向封瑶,给出了一个极其客观、甚至可以说是一板一眼的品评:“甜度适中,未超过日常摄入建议上限。口感软糯,粘度在舒适范围内。香气成分析显示为天然桂花提取物的可能性高于87%。综合判断,其风味与质地优于市售同类产品平均值。”
封瑶看着他一本正经地品评着这块本该承载着少女心意的糕点,仿佛刚才吃下的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一组需要严谨分析的数据样本,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声清亮悦耳,如同春风拂过窗棂的风铃,瞬间驱散了刚才因林薇出现而产生的那一丝微妙阴霾和紧绷感。
她将剩下的半块桂花糕自然地放入自己口中,细细品尝了一下,点点头:“嗯,确实挺好吃的,手艺不错。”然后,她收敛了些许笑意,目光认真地看向徐卓远,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力量:“徐卓远,记住,‘甜憩’的‘忆姜糖’,才是最好吃的。”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评论食物,但在此刻的语境下,却更像是一个温柔的宣告,一个关于归属和选择的、心照不宣的界定。
徐卓远凝视着她,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中,高速运转的数据流似乎有了一瞬间的凝滞和缓冲。他没有点头表示同意,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说出“信息已接收”或“数据已记录”之类的回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目光专注,仿佛在重新校准某个关乎核心行为逻辑的重要参数,或者是在处理一段无法完全用现有算法解析的、全新的代码。
窗外,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透过洁净的玻璃窗,在两人之间投下温暖而明亮的光斑,将空气中细微的尘埃都照耀得如同跳跃的金粉。苏雨家庭的温情正在逐步修复,伤痕被一点点抚平。而属于封瑶和徐卓远的故事,似乎也因这突如其来的、带着桂花香的小小涟漪,悄然掀开了新的篇章。星火微光,不仅能照亮过去的遗憾,也能灼去前行路途中那些不必要的牵绊。封瑶清晰地知道,她的重生之路,无论是正在回归的亲情、牢固的友情,还是身边这份需要她耐心、主动去引导和珍惜的、独特的爱情,她都绝不会,也绝不能再次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