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77章 涟漪和锚点

第277章 涟漪和锚点(2/2)

目录

“……谢谢。”短暂的迟疑后,他伸手接过。指尖在触碰牛皮纸粗糙表面的瞬间,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仿佛被那上面残留的、属于封瑶的淡淡体温和柔和气息熨烫了一下。他将小盒子拿在手里,没有立刻放进背包,只是看着,像是在分析这个“馈赠行为”背后的逻辑链和输入输出参数。

“根据既往数据记录,封瑶的这类‘非必要关怀’行为通常不要求即时回报。”他内部处理器快速运行着,调取历史交互记录,“但其行为模式统计分析显示,这种互动后,团队协作效率平均提升约8.3%,沟通摩擦系数降低。或许,这是一种优化长期合作关系的隐性投资?或者,这是一种……情感表达?”最后一个假设让他核心算法微微顿挫,无法准确定义。

“不客气,”封瑶笑容温婉,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小事,“希望它能有点用。那我先回家了,明天实验室见。”她朝他挥挥手,转身轻盈地汇入稀疏的人流,背影纤细却透着一股沉静而坚定的力量。

徐卓远站在原地,目送着她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夜色与光影的交界处,才低头,再次凝视手中的小盒。他解开棉线,打开牛皮纸,里面是排列整齐的、独立小包装的茶袋,散发着淡淡的草本气息。他仔细还原了包装,然后才将这个“馈赠物”小心地放进了自己背包内侧一个专门存放重要物品的固定夹层里,与他最重要的加密存储设备并列。这个动作,带着一种他自己也未完全理解的、近乎仪式感的郑重。

在拉上背包拉链的瞬间,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明天开始,启动一项新的数据记录——详细记录饮用该茶饮前后的眼压数据、主观疲劳度评分以及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代码输出量。如果数据呈现稳定正相关,他将把“定时饮用决明子杭白菊茶”这一变量,正式纳入个人效能优化的日常流程表。

---

回家的公交车上,封瑶靠着窗,看着窗外流光溢彩、急速后退的城市夜景。玻璃窗上模糊地映出她沉静的面容。手机再次震动,依然是母亲的消息,这次是一张图片——一碗热气腾腾、晶莹剔透的银耳莲子羹,配文:“瑶瑶,讨论辛苦了吧?妈给你炖了甜品,放在冰箱里冰镇着,回来记得吃。”

看着图片和文字,封瑶心头那点因回忆前世母女隔阂而产生的微凉,彻底被一股暖流取代。重生后,她深刻反思了前世的疏离,开始努力调整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主动分享校园生活的点滴,耐心表达关心,而母亲,似乎也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仿佛卸下了部分“严母”的沉重负担,尝试用更直接、更柔软的方式表达一直深藏的爱意。这种双向的、小心翼翼的靠近和努力,正在一点点修复着那些曾经因年轻倔强、误解和沉默而产生的裂痕。这碗冰镇的银耳羹,就是她们关系重建过程中的一个温暖“锚点”。

她回复了一个可爱的拥抱表情包,加上一句:“谢谢妈,马上到家啦!看着就好好吃!”然后,她打开手机备忘录,快速记录下刚才脑海中因“锚点”一词闪过的灵感:“或许可以为‘灵韵’系统的情感模拟模块添加一个‘情感锚点’子系统?将特定的感官体验(如气味、味道、触感)、物品或场景与特定的情感记忆关联编码,增强系统情感回忆的鲜活度和连续性,避免情感数据的泛化或流失…”这个想法让她精神一振,感觉项目的方向又清晰了一分。

公交车到站,她快步走向那个亮着温暖灯光的小区单元楼。那里不仅有冰镇清甜的银耳羹,还有一个正在学习如何更好爱她、她也正在学习如何更好去爱的母亲。而对封瑶来说,这一世的每一天,每一次主动的沟通,每一份细微的关怀,都是在为那些曾经失去的温暖与理解,重新建立牢固的“锚点”。

她不知道的是,在她下车的同时,城市的另一端,徐卓远正站在自己公寓简洁到近乎冰冷的窗前,手里捧着一杯刚泡好的决明子茶。水汽氤氲,模糊了窗外璀璨如星河的灯火。他轻轻抿了一口,微苦之后,清甜的回甘在舌尖缓缓蔓延,一种奇异的平静感似乎随之浸润了有些疲惫的神经。他的目光,却落在书桌上那个已经被小心拆开、研究过包装方法后又恢复原状的牛皮纸盒上,旁边是刚刚建立的、记录饮用数据的新表格。

“封瑶,行为模式分析:第37次观察到‘非必要关怀’行为。”他在心底默默记录,数据流平稳,“对象特定,指向性明确。开始尝试理解其内在逻辑与…潜在影响。”理性分析的框架下,一丝难以归因的、微小的扰动存在于底层数据中。

这一刻,两盏灯在城市的两个角落同时亮起,如同两颗悄然改变运行轨迹的星辰,在浩瀚的夜空中,依据彼此引力,无声地、精确地调整着彼此的距离。涟漪虽已散去,湖面下的暗流却已开始涌动;锚点虽已抛下,连接的缆绳正悄然收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