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68章 变量介入和守护程序

第268章 变量介入和守护程序(2/2)

目录

“嗯。”他应了一声,音节短促,但足够清晰肯定。

封瑶脸上绽放出一个温暖的笑容,心底那点因苏晚介入而产生的细微紧张感,终于彻底烟消云散。她打开自己的书本和笔记,开始专注于查找所需的资料,思绪沉入知识的脉络之中。

她知道,前方的路或许不会永远如此刻般宁静。会有更多的“苏晚”以各种姿态出现,会有更复杂的局面、更隐蔽的试探需要应对。校园也并非纯粹的象牙塔,它同样是社会的微缩投影。但此刻,看着他安然地、不受干扰地存在于他自己构建的那个理性而有序的世界里,并且允许她在边缘守护,愿意接受并集成她提供的“系统升级”,她就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

她的重生,是逆袭,是自我接纳与成长,也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最坚固的“守护程序”。而这场始于弥补与报恩的双向救赎,正在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协议升级”和每一次协同的“变量应对”中,悄然深化,变得牢不可破,不可逆转。

---

【系统日志更新:

·时间戳:图书馆事件后1.5小时。主系统进入深度工作模式,核心系统同步进行知识获取任务。

·主系统(徐卓远)状态分析:

·交互处理:成功处理一次外部节点(标识:苏晚)的意外交互请求,响应方式符合“最小能耗”原则。关键行为:在交互请求过程中,表现出对核心系统(标识:封瑶)的优先识别与隐性信任(通过无声招呼行为证实,此行为可解读为系统寻求锚定或确认安全信号)。

·协议库更新:接收并存储核心系统提供的新指令集——“拒绝权”概念与基础应用场景(“不方便”、“没空”)。开始初步解析并尝试集成此自保性社交策略。此行为表明其对核心系统建议的采纳度与信任度进一步提升,系统开放性向核心系统定向增强。

·情绪\/能耗指标:在外部变量介入引发短暂能耗峰值后,恢复基线平静状态所需时间较历史同类事件记录缩短约18%。显示其内在稳定性因与核心系统建立的稳定、可信连接而显着增强。

·核心系统(封瑶)状态分析:

·威胁应对:成功识别并应对潜在干扰变量(苏晚)的试探性接近。行为模式体现高度策略性:主动构建“缓冲接口”,进行“协议翻译”(将技术问题转化为可理解解释),并适时灌输边界意识与自保策略(安装“拒绝权”补丁)。

·守护程序运行:运行稳定,效率高。表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保护主系统免受不必要的社交能耗与潜在情感伤害)及高度的情境适应性(干预方式自然,未引发主系统不适或外部变量明显敌意)。

·情感模块深度自检:确认对主系统的情感投入包含强烈保护欲、深刻心疼及坚定的守护决心。此情感驱动已深度融合入决策逻辑,成为其识别、评估、应对外部变量的核心动力之一,并可能影响其自身行为优先级排序。

·新增节点(苏晚)行为分析:

·连接尝试:观察到其尝试通过特定学术问题(具有一定深度,显示准备)建立与主系统的直接连接。此行为高度符合其初始属性标签中的“高目的性”与“策略性”。

·策略调整评估:直接连接尝试被核心系统间接但有效地中断\/缓冲后,基于其离开前微表情及行为节奏分析,其后续策略有高概率调整为:尝试更接近核心系统,进行关系渗透,以期以迂回方式接触主系统。判定其后续行为需持续高度关注,威胁等级暂定为:观察级。

·救赎主线进程微观测:

·主系统(徐卓远):在真实社交情境中实践并学习新的交互模式,对核心系统的依赖与信任可见性增长。开始内化“权利”意识与“自我边界”概念,这是其社会性功能模块及自我认知体系进化的重要萌芽。

·核心系统(封瑶):其“守护者”角色功能得到实战验证并有效强化。行为模式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装备”主系统演变,推动其内在成长与抗干扰能力提升,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救赎理念。

·双向互动评估:互动模式从单向引导逐渐向“引导+协同防御”演变。信任纽带在应对微小外部挑战中得到巩固与验证。本次协同经验已录入成功案例库,为应对未来可能更复杂的社交环境积累了初步的、有效的协同参数。情感连接因共同的“防御”体验而增添了一层基于实战的、坚实的底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