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监视下的日常(2/2)
谢亦菲用力点了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毛线针,仿佛那不是织毛衣的工具,而是一柄无形的武器。她知道,轩姐说得对。依赖外部的救援终究是镜花水月,唯有自身强大,才能在接下来的、注定更加残酷的较量中,守护住她们视若性命的孩子,以及……那个在桃源仙境中沉睡的、她们共同的爱人与支柱。
窗外的阳光似乎偏移了些许,将窗帘缝隙投下的那道光带拉长、变形,如同一个无声流淌的沙漏,计算着危机再次降临的时刻。在这监视下的日常里,平静,只是一种假象。
第二天,在警方严密却流于表面的“保护”下,日子仿佛复制粘贴般重复。陈督察依旧在固定时间带着公式化的问候和探查来访,酒店侍应生依旧在警方目光下送来精致却无人真心欣赏的餐食。套房里弥漫的是一种无形的焦灼,时间像被拉长的糖丝,粘稠而难熬。
午后,阳光试图给厚重的窗帘镀上金边,却终究徒劳。谢亦菲坐在沙发上,整理着孩子们在空间里换下的小衣物,动作忽然一顿。她的目光没有焦点,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片冰天雪地的北大荒。
“轩姐,”她轻声开口,打破了沉寂,“我记得……奎哥以前在农场的时候,闲下来会练飞针。”她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柔软的布料上划过,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冰冷的金属触感。“他说,有时候对付不肯乖乖就范的牲口,或者需要悄无声息地解决些小麻烦,一根细针比什么都好用,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地击中要害。”
萧亚轩正在翻阅几天前的旧报纸,试图从边角缝隙里找到任何可能与“蝮蛇”相关的蛛丝马迹。闻言,她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她立刻明白了谢亦菲的言外之意。她们现在被监视,常规的武器训练难以开展,动静稍大就可能引起门外警员的警觉。但飞针……这东西几乎无声无息,且极易隐藏。
“是个好主意。”萧亚轩合上报纸,站起身,“我们不能进空间练习,万一外面有人突然敲门,我们来不及反应。就在这里。”
她们自然不会直接用真正的缝衣针开始练习。萧亚轩走到套房附带的娱乐角,那里摆放着一些供客人消遣的物件,其中包括一个标准的木质飞镖盘和几套做工精致的钢制飞镖。
“就用这个先找找手感。”萧亚轩取下几支飞镖,递给了谢亦菲两支。飞镖比针重,手感差异很大,但练习的重点在于腕部的发力、眼神的专注以及那种“精准投掷”的感觉。
接下来的时间,套房里响起了极其轻微的“咄咄”声。飞镖靶子被挂在客厅内侧的墙壁上,远离门窗,尽可能降低声音。两女轮流投掷,起初动作还有些生涩,准头也差强人意。但她们都不是普通女子,谢亦菲经历过战场血火的洗礼,萧亚轩则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体能训练和警觉,加之体内那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气感”似乎对协调性和控制力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进步速度颇为可观。
萧亚轩冷静地分析着发力技巧,调整着投掷的角度。谢亦菲则更凭借一种本能和专注,回想廖奎当年偶尔提及的要点——心要静,眼要准,手腕发力要脆,如同飞鸟啄食。
练习间歇,谢亦菲看着手中沉甸甸的飞镖,忽然说道:“飞镖还是太显眼了。要是能有更细、更接近针的东西就好了。”
萧亚轩沉吟片刻,眼中光芒微动。她走到卧室,意念沉入系统空间。片刻后,她手中多了一个小巧的锦囊,里面装着的是她从空间储物区找出来的一批钢针。这些针比寻常缝衣针更粗更长,韧性极佳,是廖奎早年收集或系统本身储备的,用于一些精细的陷阱制作或是野外应急缝合,此刻正好派上用场。
“用这个。”萧亚轩将锦囊递给谢亦菲。
两女开始尝试用这些真正的钢针进行练习。与飞镖相比,针的难度呈几何级数上升。它们轻飘飘的,极易受气流和发力不均的影响,最初十几根针软绵绵地撞在靶子上,甚至无法扎入木质靶面,便叮叮当当地掉落在地。
她们没有气馁,俯身拾起,继续练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复体会着那微妙的力道控制。汗水从额角渗出,手臂因为反复的细微发力而感到酸胀,但她们的眼神却越来越亮。这是一种在绝境中主动寻求提升的努力,是反抗无力感的一种方式。
练习持续了整个下午。地板上,靶子周围,散落着不少她们投出后未能命中或扎稳而掉落的钢针。有些滚到了沙发底下,有些落在了角落。
当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淡,城市华灯初上时,两女终于停了下来,微微喘息着,看着靶子上稀疏却确实命中了目标的几根钢针,脸上露出了些许疲惫却满足的神色。
“今天就到这里吧。”萧亚轩说道,开始收拾飞镖盘和散落的飞镖。
谢亦菲也弯腰,准备拾起那些掉落的钢针放回锦囊。
“等等,”萧亚轩忽然出声阻止,她环顾了一下客厅,目光扫过那些不易察觉的角落,“这些掉出来的针……就先留在外面吧。”
谢亦菲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萧亚轩的用意。将这些细小的钢针随意散落在房间的某些角落、地毯边缘或者家具缝隙里,它们毫不起眼,甚至清洁工都未必会留意。但在她们自己看来,这却是一道极其隐秘的预警措施。万一有人趁她们不备潜入房间,这些看似无意的“遗漏”,或许能通过位置的细微变动,提醒她们有人来过。
这是一种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被迫生出的急智。
谢亦菲点了点头,不再去捡那些散落的针,只是将手中刚拾起的几根也看似随意地放在了茶几下层的不显眼处。
她们仔细收好了飞镖盘和剩余的、未使用过的钢针(尤其是放回空间的那一锦囊),确保明面上看不出任何异常。然后,像往常一样,等待晚餐,等待又一个在监视下漫长而警惕的夜晚。
那些被刻意留下的细针,静静地躺在套房的各个角落,如同蛰伏的工蚁,无声无息,却承载着两女在危机中锤炼出的、愈发谨慎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