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识海空间(2/2)
第一步并不难,因为文气本就是储存在识海,想要观察识海还是很轻松的。
只不过以前,为了防止自己的意识迷失在识海中,一般只是动用少许的意识进入识海感应文气,而后快速退出。
但这一次,赵弘文将全部的意识都陷入了识海中,瞬间便有一种在太空仰望星辰的感觉。
并不是那种群星闪耀,而是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因为识海本质是一个虚无的空间。
莫辨上下,罔知左右。目之所及,唯濛濛然,非黑非灰,混沌一片。
时无先后,空无经纬,廓然无象,杳然无际。不见明暗之界,不辨终始之端,浑然一体,莫可名状。
而第二步,就是在这样一片空间中,寻找到中心。
那可不是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就行。
时常会有自行突破的人,迷失在这片识海中,肉身逐渐凋零。
不过,赵弘文在完全进入识海后,立刻便察觉出了,与以往的不同之处。
自己的意识仿佛受到某种莫名的牵引,对识海中的一片空间十分的渴望。
对于这一点,赵弘文并不意外,这就是国朝气运庇护的缘故。
自己是想要突破童生,而有足够的气运供奉,那自然是会心想事成。
这莫名的牵引,就是气运在共鸣。
他在指路,指出正确的地方!
当然,这种突破的捷径,除了昂贵之外,没有任何副作用。
毕竟气运岂是这般不便之物?
任何一次突破所需的气运,都并非一个小数目,就比如赵弘文突破童生,至少需要五百两气运精金。
而若是突破过程中遇到一些波折,比如意识迷失在识海中、肉身受到袭击、突破进程刚过半就昏迷……
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只要国朝气运还在,就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出现,让你顺利突破。
相应的代价,就是气运在疯狂燃烧。
比如突破过程中,脑袋直接被人砍掉了。这时就会有好心的医家大儒碰巧路过,妙手回春之下救活于你。
也只有像国朝这样的势力,才会有余力以气运帮助破境。
听说在先秦以前,是没有科举这个制度的。
那个时候的文修想要突破,只能靠自己。要么就是拼死突破,不成功便成仁;要么就是慢慢积攒气运,等到积攒够了,再行突破。
后来孔圣人突破圣人境,飞升之前留下了这种科举制度。
需要高境界的文修书写经典,而后以国朝气运凝聚成为圣碑。每次破境的人,就可以通过圣碑突破。
当然,每次消耗的气运也并非是个小数目。
不过毕竟是国朝势力,每次文修突破成功后,也代表国朝的实力提升,自然也会增加部分气运。
差不多能反哺三成左右,国朝实际支出也就七成。
后续突破后的文修,若是作出有利国家之事,非但能弥补损失,还能有所结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