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85章 吏部新政,借鉴岭州五条

第1085章 吏部新政,借鉴岭州五条(2/2)

目录

又有人翻到“家风并联”,问会不会过于隐私。吏部司长指了一下页脚:这不是窥私,是把公权边界钉在家门口,签名之后就是证据。

下午的定稿会把“试点字段”敲成表。每一条后面都附上“证据位”:影像、编号、签名、回执,缺一不可。

岭州被指定为首批牵头省份,另有两省自愿申领试点任务。主持人低声加了一句:谁拿了,就等于把头伸出去了。会场安静,没人退后。

吏部还加了一个“反吹风”阀门。今后任何“总结片”“经验长文”,如不附“可复制件”和“不可复制清单”,一律退回。学院、媒体、地方宣传,同样适用。

林允儿在后排记下这句,手指在本子边缘点了一下,她明白,这一条会让很多镜头“难看”,但只有难看,才值得看。

傍晚,征求稿完成,五条条例清清楚楚。李一凡在会场外的长廊停了会,电话震了一下,是广城秘书处的提醒:透明指数今日“家风回执”新增一千余份。那串数字在屏上像细珠连成一线,安静又有力。

回到驻地,他把五条重新写在便笺上,然后一条条对照岭州的现实:公开课常态化已成型;并联短表省级平台上线八成;三曲线画像算法稳定运行;家风并联回执覆盖率需再抬五个百分点;走廊证的跨省对接还缺一处边界测试。便笺的末尾,他写了四个字:先补短板。

夜色里,四九城的风沿走廊掠过,会议中心的旗面微微起伏。他忽然想到潇湘那面问题墙,想到群众在墙下写的那句“托人不如托墙”。

现在,这面“墙”被搬到了吏部的制度里。不是某个省的墙,而是全国都能摸到的尺子。

第二天清早,吏部把“新政五条”发出征求稿版本,限定在若干试点省内部流转。岭州收到电文,首页的注脚只有一句:先走样本,再走荣誉。李一凡转身,把这八个字写到岭州省委会议室的白板上,压得很重。

他没有庆祝,他把会前准备的那份“失败样本清单”又翻了一遍:窗口多证合一的错位、施工夜停的假表、术语压不平的推诿……每一个错都还在提醒他:制度不是褒奖,是倒计时。

倒计时到了,干部要把走路的姿势变成肌肉记忆;倒计时到了,群众要把“看见”变成“相信”。

向四九城返程前,他把五条又看了一遍。页脚印着两条细字:证据优先,群众给分。

他合上纸夹,心里很明白——岭州的“经验”,今天起不再属于岭州;而他,也不可能停在岭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