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81章 群众提案-纪录片立项

第1081章 群众提案-纪录片立项(2/2)

目录

四九城的栏目组提出协拍,带来一摞模板。李一凡指向平台不可复制清单:财力赤字、数据断点、干部体制未校准。他说,先把这三条拍清楚,再拍荣誉。

栏目组沉默片刻,把模板推回包里,只留下器材租用清单。

片组进入广城大厅,摄影机落到腰线以下。窗口小妹把拒签记录滚在上方,术语拆成短句,箭头画到墙上;老人把身份证夹在胸前,轻声问这一次要不要再跑一趟,镜头给一双捏得发白的手,字幕写:不必。回执亮起那一秒,键盘的声响像敲在玻璃上。

湾南夜景没有铺陈,镜头蹲在一段积水未干的地面,看作业员换下一块黏连的旧牌,换上凹刻的新牌;灯一亮,贴息池与计费条款在屏上同频点亮。司机代表没有回头,只把手背伸进画面,竖起一根黑影一般的拇指。

岭北的实验室里,工程师戴上防护镜,镜头从他指尖滑过,停在一块被擦得发亮的玻璃上。曲线旁的白话卡片上,三个词被按粗:慢在该慢处。字幕不解释,群众自己看懂了“慢”的意义。

片组也进了“家风讲台”。那张普通的白桌前,某单位一把手坐直身体,把“为什么想省这一步”“这一步省不得”讲清楚。

镜头没有做近景,只把他旁边的签名板作为背景。讲完,他起身撕下一联回执,递给站在门口的家属。那只手有些颤,字幕写:把廉放在家门口。

片组请求进入凡星的宿舍改造工地。李志远只说三句:不拍人设,不拍头衔,只拍钥匙落手。

镜头跟到夜里,工人们在外廊排成一条线,一串钥匙从手掌上滑过,金属撞击的声音在空廊上回响。字幕只剩四个字:交楼在此。

剪辑间里有人想加一段热闹的配乐。林允儿摆手:不要。她把画面定格在“黄点退绿”的那一帧,背景只留风声与鞋底摩擦地面的轻响。她说:让观众自己呼吸,呼吸里就有情绪。

试播剪出来,平台开启内测。评论页头三条是群众的短句:第一次喜欢看错;想看第二城市的老人版入口;有没有办法把我们的县也拍进去。后台把“征集支线”的入口放在右下角,备注:欢迎把你们的半步推上来。

立项审批同步流转。组织部把纪录片并入干部画像,谁敢把自己的错摊在台口,胆识曲线加权;谁愿开放窗口,让镜头对准手,方法曲线上挑;谁在片尾拿出群众回执,速度曲线稳住。画像不写“好看”“感人”,只写动作。数字往上抬,人心自然往上抬。

隔日,四九城来电,建议把第一集放到晚间黄金档。李一凡回以两个条件:不剪不拼,先播失败后播荣誉;不加旁白,字幕只给动作。

对方答复简短:照做。挂断电话,他把行程本翻到下一页,在空白处写下四字:群众给分。

上线前,片组临时补拍一段“走廊证”。三个省的卡点在图上缩成一条细线,证件在第一个窗口被盖章,影像与回执同步落档。第二个窗口只扫了一眼编号,放行。

第三个窗口的作业员抬手指了指墙上的箭头,车流像一股更稳的水。收尾镜头给回执短信在屏上闪烁,那一刻比任何航拍更有力量。

纪录片首映不设红毯,设“沉浸房”。观众戴上耳机,先看红点,再看绿线,从抽签到回执一步一步走。

一个孩子问母亲:为什么先看错。母亲笑道:因为改错才是本事。孩子点点头,把问题贴纸贴在地图的边缘,像在帮一条路生长。

夜里,首页多了一行:纪录片立项状态——已上线。三行体检旁边出现一个小小的播放键,数字缓慢滚动。评论里有人写:原来改不是一句话,是一双手的长度。也有人写:看见你们的夜,心就稳一点。

片尾没有署名滚屏,只有一页“可复制件”,下方附着一行小字:不可复制清单在另一页。

观众的手指在屏上停顿,然后点开那一页,看见“财力赤字、数据断点、干部体制未校准”三条红线。有人在评论里留言:先把这三条拍清楚,再拍荣誉。点赞很快堆成一座小山。

片后会没有总结。李一凡收了笔,合上行程本,沿着灯影往外走。台阶下的风把幕布掀起一角,露出四个字:把尺子竖起来。他停了停,把那一角轻轻按下,像把一面看不见的旗压稳在夜里。

平台右下角闪出新的数字:今日“纪录片征集影像”一万三千四百八十七段。“家风签名回执”六千余份,“走廊证”回执三百五十三条。数字像细珠连成串,沿着首页的边缘流淌。屏幕前,一个老人在留言栏写下八个字:看见了,才更信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