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64章 群众直达省委

第1064章 群众直达省委(2/2)

目录

十三点四十,矛盾直刺。广城一名小微老板摊开税票,说“减免政策看得到,抵扣口径走不通”。

税务、发改两家先解释政策,再把“可视化抵扣演算器”二维码投出,老板在手机里把票据扫一遍,系统自动生成抵扣路径,差额退回到专户。

李一凡把“演算器”移入“老人版入口”,要求今晚在透明窗上线简化版,次日凌晨由税务口回拨确认到账短信。他在纸角加一句:避免术语,给例子比给口号强。

十四点十分,湾南冷链维修工提出“以修代换”的报销单卡在审批上。市场监管与财政部门都说“没口径”。

李一凡把“以旧换新”条款接入“产改绿道”,写“限七日核验”,并要求智库跟踪该条目,作为“政策从出台到落地”测算样本。维修工的手在胸牌上抠了抠,像在确认这件事是真的发生。

十四点四十五,舆情屏忽然跳警报:匿名账号抛出“身边人造秀”的短视频,剪掉了前面摇号环节,保留了后面闭环片段。

宣传口不接骂战,只把“整场摇号—核验—闭环”的全流程回放同步上线,时间戳与签名齐全,智库加盖“取证完整”戳。评论区转向,质疑声迅速坠落。

十五点三十,第三轮现场问—答—办转到“群众带路”。身边人自选一个问题,带着干部直达现场。

第一队去广城河西工地测噪音,第二队去湾南港区看甩挂通道,第三队去岭北人才公寓核电梯加装。摄像机不跟随,只有执法记录仪与群众手机并轨。

李一凡坐在指挥台盯三块小屏,看到湾南一处转角路标仍未更换,他把电话打给港口公司,要求“今晚更正并公示”,并在屏下加扣“未按公告更新”的黄卡一枚,限次日消除。

十六点十五,身边人提出一个“看不见的”难题:老年人对透明窗使用门槛还高。李一凡当场招募十名志愿者,设“老人体验官”,由省文明办与移动公司共建线下服务台。

凡星技术组临时上线“语音检索”,把“交楼”“工资”“租房”“公交”四个高频词做成一键入口;志愿者在门口教了两位老大爷用,老人拍了拍胸口,笑得像刚捡到钥匙。

十七点整,日事实清单汇总。广城“商改租”夜施公告更正、湾南甩挂通道计费回溯、岭北人才公寓电梯加装进度上墙。三城三条绿线并排,身边人签名图贴在右侧。

李一凡在白板角落写“身边人月度例会”,并圈出“抽签+回访+复盘”三步;组织部把“身边人评议分”并入干部画像,“谁跑得快、谁被点名”一目了然。

傍晚,林允儿把新华社的三分钟纪录短片传来。镜头里没有他,只有身边人的手、鞋底与纸张的沙沙声,字幕很短:有人把问题带到楼上,有人把答案带回楼下。他看完只回两个字:可用。她回了一个词:不煽情。

夜色压下来,省府前广场风起一层波纹。作战室的电子墙重新归零,等待明日数字跳动。李一凡把胸牌还给工作人员,独自走到窗前,盯着“身边人试点”的小圆点一格格闪烁。

重生的优势从来不是预知未来,而是把手伸到最冷的地方,摸一摸那些被系统忽略的角落。他在便签上补了一句:从今天起,群众代表不再只出现在大会上,他们就坐在省委走廊尽头的长椅上,拐个弯就能把话说到耳边。

零点前,透明窗首页新增《身边人首日闭环清单》:甩挂回溯1,实训补签1,夜施公告更正1,老人入口升级1,窗口追责立项1。

五个数字像五颗钉,把这一天牢牢钉在屏上。李一凡关灯出门,走廊尽头清洁车的轮声轻轻滚过,像一条有节拍的线,带着这座省城往前走。

当晚,总台与大湾区调研组同时发来行程单,拟于三日内分赴广城、湾南、岭北看“县域产改+双轮驱动+身边人”三位一体实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