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218章 李自成的无奈

第1218章 李自成的无奈(1/2)

目录

张献忠更是直接把话挑明:“李瞎子,你他娘的是不是想让老子的弟兄去给你当炮灰,你好在后面捡便宜?打下来地盘是你的,死的人可是老子的!这赔本买卖,老子不干!”。

李自成气得脸色铁青,拳头握得咯咯响,他身边的悍将刘宗敏更是怒目圆睁,几乎要拔刀相向。

牛金星连忙按住刘宗敏,再次出面缓和:“诸位,诸位!稍安勿躁!闯王也是一片公心,为我联军寻一出路,既然渡河攻坚风险过大,那我等便需另寻良策”。

这时,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出自李自成麾下另一位重要谋士,也是联军中少有的具备战略眼光的人物——李岩。

他起身向众人拱手,神态从容:“闯王,诸位大王,孙将军,在下以为,攻坚确非上策,但坐守亦非良图,夏军势大,其利在速战,其后勤补给线长,利在久拖。我军之利,在于人多势众,且据有地利”。

他走到帐中悬挂的、绘制粗糙的地图前,指向双方对峙的区域:“我军连营数十里,背靠中原腹地,看似被动,实则将夏军主力牵制于此”。

“在下建议,当以‘固守疲敌,伺机反击’为上,深沟高垒,加固营寨,以逸待劳”。

“同时,派遣多股精锐骑兵,绕至夏军侧后,袭扰其粮道,断其补给,使其不战自乱!待其师老兵疲,士气低落之时,我再倾巢而出,以泰山压顶之势,必可一战破敌!”。

李岩的策略,兼顾了现实与可行性,既避免了盲目攻坚的损失,又提出了积极防御、削弱敌人的具体方法。

然而,在这各怀鬼胎的联盟中,任何策略都会被用放大镜找出对自己不利的地方。

“李公子好计策!”,张献忠的谋士徐以显立刻阴恻恻地反驳,“固守?说得轻巧!粮草从何而来?你说袭扰粮道,夏军护卫森严,岂是那么容易得手的?”。

“万一派出去的骑兵肉包子打狗,这损失算谁的?再说了,固守待援?援从何来?等着陕西、山西给我们送粮吗?怕是还没等到,我们自己就先饿死了!”。

罗汝才也慢悠悠地补充道:“李岩兄弟的方略,听起来是不错。可这‘伺机反击’,时机如何把握?由谁来判断?若是判断失误,这责任……嘿嘿”。

他干笑两声,意思不言而喻,谁也不愿意承担决策失败的风险。

孙明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质疑:“李公子之策,立足于久守,然则,夏军大炮威力惊人,我军营垒多为土木结构,能否经得起其连日轰击?若营垒被破,军心涣散,又如何组织有效反击?”。

李岩面对这些质疑,试图一一解释,强调袭扰的重要性,说明判断时机需要各方协同,建议加固营防……但他的话很快又被新的质疑和扯皮淹没。

帐内顿时吵成一团,这个说应该分兵掠地就食,那个说应该遣使求和拖延时间,甚至有人私下嘀咕是否应该保存实力,关键时刻先溜为上。

各种荒诞不经、只顾自身利益的提议层出不穷,将联军内部的互不信任和短视暴露无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