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出征前的安排六(1/2)
“明军?”他的声音平淡,却蕴含着比对待流寇时更显冰冷的意味,“他们与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在朕眼中,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一群披着官袍,行径却同样不堪的匪徒罢了”。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过雷虎和林云,话语如同寒冰撞击,清晰而残酷:“传朕旨意,凡持械抵抗我大夏王师之明军,无论其是战是降,但凡手上沾了我大夏将士或无辜百姓之血,一经查实……”。
秦思源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将之前的判决再次重申,并赋予了更广泛的适用性:
“其待遇,与流寇同!”
“一律视为祸乱国家、抗拒统一的罪囚,不赦!全部发配边疆、矿场、筑路,服苦役!刑期,最低十年!遇赦不赦!”。
他略微停顿,仿佛在给这道冷酷的旨意加上一个注脚,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无情的公正:
“莫要以为顶着‘官军’的名号,就能逃脱制裁。旧明之弊,其军队亦是帮凶!吃空饷、欺压百姓、临阵脱逃、甚至杀良冒功者,比比皆是!他们或许未曾如流寇般大规模屠城,但细究其行,对百姓的盘剥与伤害,同样罄竹难书!”。
“既然选择了拿起武器,站在大夏的对立面,那就要有承担后果的觉悟”。
“朕,不会因为他们曾经的身份,而有丝毫宽宥,在这片需要彻底革新的土地上,任何阻碍统一、延续旧弊的武力,都将是清算的对象”。
这道旨意,彻底打破了“官”与“匪”在传统观念中的界限。
在秦思源看来,无论是失控的流寇,还是腐朽的官军,只要其行为构成了对秩序、对统一、对百姓的伤害,那么在大夏的新秩序下,都将面临同样严厉的、旨在彻底改造与惩罚的结局。
这是一种基于行为而非身份的审判,冷酷,却也带着一种打破旧有框架的、近乎绝对的“公正”。
雷虎深吸一口气,彻底明白了皇帝的意志,这是要一举荡平北地所有武装力量,无论是“叛军”还是“官军”,凡抵抗者,皆以最严厉的手段处置,从根本上铲除任何可能再次割据或引发动荡的军事基础。
“臣,明白了!谨遵陛下圣谕!”,雷虎与林云再次齐声应道,声音在空旷的殿内回荡。
秦思源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北方的画卷已然在他心中铺开,无论是流寇的乌合之众,还是明军的残兵败将,都将在帝国战车的铁轮下,被碾碎,被改造,最终化为构筑新秩序的、沉默的基石。
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将用敌人的血与汗,来洗刷过去的苦难,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
就在雷虎与林云领命,肃杀之气尚未完全消散之际,殿外侍从通传,监察院院长常山明与法院院长刘文斌联袂求见。
秦思源抬眼看了看窗外,暮色已然四合,宫灯初上。他心念微动,便吩咐道:“让他们进来吧,另外,在偏殿设一席简便酒宴,朕要与几位卿家小酌几杯”。
不多时,在较为轻松随意的偏殿内,一桌不算奢华却精致的酒席已然备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