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212章 出征前的安排三

第1212章 出征前的安排三(2/2)

目录

随之而来的是长期大范围旱灾,陕西、河南等中原核心产区连年无雨,土地龟裂,粮食大面积绝收。

饥荒迅速蔓延,百姓先是啃食草根树皮,后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剧,饿殍遍野,流民遍布各地。

同时,严寒与饥荒导致鼠疫等瘟疫肆虐,河北、北京等地死者枕藉,人口锐减,社会秩序濒临崩溃。

这些惨状直接动摇大明统治根基:一是粮食减产让朝廷赋税锐减,而赈灾与边防军费激增,财政彻底破产。

二是海量流民成为农民起义的温床,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迅速壮大,屡剿不灭。

三是北方严寒让后金频繁南下劫掠,明朝双线作战兵力不支,大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的。

秦思源的目光并未在苏明哲身上停留过久,他转而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内相周立民,语气平稳地问道:“立民,皇室下属,能拿出多少?”。

周立民仿佛早有准备,闻声立刻躬身,声音不高却底气十足:“回陛下,皇室下属之各大商行,近年来遵陛下旨意,一直在收购粮食,同时在国内亦建有数处大型储备仓”。

“现在可以马上调集稻米、杂粮共计八十万吨,皆已装船或入库待命,随时可听候陛下调拨”。

此言一出,苏明哲等几位政务院大臣心中皆是一震,同时也松了口气。

他们知道皇室通过商贸积累了巨额财富,却不想在粮食储备上也如此雄厚,这八十万吨粮食,堪称雪中送炭,瞬间缓解了巨大的压力。

秦思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周立民的准备充分,体现了皇室对大局的支撑能力。

“很好。”他赞许地看了周立民一眼,随即对苏明哲道,“既如此,政务院那一百万吨便暂不必动用,以备南方不时之需”。

“北伐及后续北进之粮食,便以国库五十万吨,加皇室拨付八十万吨,合计一百三十万吨为基准进行规划,务必要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亦要让饱受苦难的北地百姓,能见到我大夏带来的第一缕生机”。

“臣等遵旨!”,苏明哲、周立民等人齐声应道。

接下来的时间里,御书房内的灯火久久未熄。几位帝国核心重臣围绕着这一百三十万吨粮食如何调配、运输、保管,随军官吏如何分派,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商议。

直到夜色深沉,一套详尽的、兼顾军事征服与民心安抚的后勤保障方案,才初步成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