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1210章 出征前的准备一

第1210章 出征前的准备一(2/2)

目录

接着,他又展示了配套的三棱刺刀,寒光闪闪,“近战接敌,亦不逊于刀矛。”

周立民仔细查看着枪身细腻的木工和金属加工,赞叹道:“工艺精湛,结构巧妙,可见我大夏匠造之底蕴”。

陈刚适时补充道:“内相明鉴,此枪能大规模、高质量量产,多赖两大技术支撑:其一,是工部机械局利用改进型‘火龙蒸汽机’驱动的镗床、铣床,确保了核心部件加工精度”。

“其二,便是橡胶园提供的天然橡胶!我们用它制作了关键的闭气垫圈,解决了后装枪的燃气泄露难题,这才使得‘夏武二式’的可靠性和威力远超各国前装枪!”。

他提到的“火龙机”和“橡胶”,正是大夏科技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科学院改进的卧式回流冷凝蒸汽机,体积和重量只有早期型号的三分之一,效率却提升了一倍,已开始广泛应用于矿山、工厂及部分军工生产。

而橡胶的引种成功与初步应用,则在密封、减震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至于橡胶,那是花大代价从南洋弄回来的,可以说这个橡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革命性的发展。

随后,众人又参观了后勤与辅助装备区。

这里展示了利用蒸汽机为动力的简易弹药装填线,以及使用了橡胶轮胎和滚珠轴承的新式双轮弹药车,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

“陛下”,陈刚总结道,“凭借‘火龙机’带来的加工能力提升,以及橡胶等新材料的应用,我们不仅保证了‘雷神’与‘夏武二式’的性能,其产能亦远超预期。

至出征之期,必可确保我前线将士,手持最锋利的矛,身披最坚固的甲,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

秦思源目光扫过这片凝聚着帝国智慧与力量的试验场,从咆哮的“雷神”到精悍的“夏武二式”,再到那些代表着工业革命萌芽的机械,最终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器利,则兵强,兵强,则国威扬,陈卿与兵工总署上下,辛苦了。有此等利器在手,朕便放心将大夏儿郎托付给前线的将军们”。

皇帝的话语如同最终的铸锭,为这场视察画上了句号,也为即将到来的征伐,注入了无坚不摧的信心。

陈刚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腰背弯得恰到好处,语气里满是坚定与恳切:“陛下放心,我等军工厂上下必定全力以赴,绝不误了北伐大事!”。

秦思源微微颔首,低沉地应了一声“嗯”,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许,缓缓开口问道:“如今皇家禁卫军共有八万人马,你看能否在出征之前,让所有将士都配齐步枪?”。

“回陛下,完全可以!”,陈刚语气笃定,毫不犹豫地回道,“截至出征之日前,军工厂还能赶制出两万支步枪,这都要归功于我们新改进的蒸汽机,它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才让这样的产能成为可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