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元直渡江,报纸扬名(2/2)
消息传回淮安,举城震动。
商路被断,水军受辱,战船被夺。
淮安军竟然败了。这让许多人难以接受。一时之间,淮安上下,对水军是一万个看不顺眼。
往日眼睛顶脑门上的水军,全耷拉着头,垂头丧气。先前被戏耍,虽不胜,却不算大败。自然没人声张。
可这次,商船被劫,还丢了两条战船。免不得被传得满城风雨。
刘骏在府中闻讯,沉默良久。
幕僚们皆以为主公必将雷霆震怒,然而,他抬起头时,神色却颇为怪异。
“甘宁……甘兴霸……”刘骏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目光投向一旁若有所思的徐庶,
“元直,水军新立,赵虎勇猛有余,然非统军之才。长此以往,我淮安商脉难安。”
“吾观此役经过,甘宁勇悍,精通水战,且并非一味嗜杀,竟有几分豪侠之气。吾欲招揽此人,可有良策?”
徐庶抚须思量片刻,缓缓笑道:“甘宁,巴郡临江人,少有气力,好游侠,聚少年纵横江湖。
其人身怀异才,勇冠三军,熟知水性,然性情骄豪,喜排场,重声名。
昔在益州,便以锦缎为帆,以显其奢,人称‘锦帆贼’。
后觉益州狭小,不足展其志,乃率众出峡,欲投明主,却因性情桀骜,沿途劫掠,固恶名亦彰。
此番劫我淮安,非独为财,亦有逞威扬名之意。”
刘骏皱眉:“如此桀骜不驯之辈,岂肯轻易归顺?”
打服?刘骏自嘲:“若是强攻打服,我军纵胜,亦损失必大。再者,若其不胜,反遁入大泽,我淮安必定后患无穷。”
徐庶对刘骏的“若胜”论,不置一词,微微一笑道:
“所谓投其所好,正中下怀。”
“何解?”
“彼重名,我便予其名;彼自负,我便激其志;彼欲寻明主,我便示之以诚、以宽、以远大前程。如此,或可一试。”
“计将安出?”
“主公可在下期《淮安旬报》作雄文,大书特书甘宁‘侠义’之举。”
“侠义?”刘骏愕然。
“正是。”
徐庶扬声道:“主公可将甘宁劫掠富商,游侠行径,美化为‘劫富济贫’;
将其纵横江湖,描绘成‘快意恩仇’;
言语间,极言其勇武,惋叹其沉沦。
如此,主公再示之以诚,明示天下愿以重金助其‘济贫从义’,再以水师重任虚位以待。”
他顿了顿,笑容更深:“甘宁非无智之人,既知主公全其脸面,点其窘境,又许以重利前程。岂能不思量?”
“吹棒甘宁倒也无不可。只是如此雄文,何人来作?此文需文采斐然,使甘宁名动江淮。又要防其扬名而舍我而去。何其难也。”
刘骏一边说这话,一边笑盈盈看着徐庶。
徐庶莞尔,起身作揖:“庶愿为主公分忧。”
“善。我既彰其诚,且观后效,再寻机接触甘兴霸。”
刘骏虚扶徐庶,当即击节称叹:“便以此策,会一会这位锦帆豪杰。”